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民進黨“太陽月亮”又杠上了:蘇貞昌更獨 蔡英文表態模糊

2014年03月19日 08:2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蔡英文

蘇貞昌

  蘇貞昌變得更“獨” 蔡英文表態模糊

  民進黨“太陽月亮”又杠上了(記者觀察)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3月15日宣佈參選黨主席,這場5月將舉行的選舉就此變成了三強爭霸,臺灣媒體稱之為“兩顆太陽”和“一顆月亮”之爭。現任黨主席蘇貞昌是蔡英文的主要對手,前主席謝長廷則是相對黯淡的“月亮”。這場選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將影響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並間接決定民進黨2016年“大選”出線者。

  “主席綜合症”顯現

  最早宣佈參選的謝長廷此前一直公開奉勸蔡英文不要選黨主席,他説,黨主席選舉太慘烈,會傷及羽翼,所以“我來就好”。謝長廷的用意是聯蔡抗蘇。他表明自己對2016無野心,所以蔡英文只需坐山觀虎鬥,看他拉下蘇貞昌。

  但蔡英文顯然更願意相信自己。她表示,自己“不需要被保護”。同時,對謝長廷一直用來攻擊蘇貞昌的兩岸議題,她在參選宣言裏也幾乎毫無涉及。兩岸政策走向是這種選舉的最大看點之一。蔡英文雖然有意回避,但臺灣媒體自她參選後就一直在追問,民進黨主席選舉繞不開兩岸政策。

  謝長廷主張兩岸務實交流,敢於提出拋開“臺獨”的主張。蘇貞昌和蔡英文的兩岸主張則比較相近,但表現形式不同。

  近期蘇貞昌的言論不僅沒有向中間靠攏,反而顯示出愈來愈“獨”的傾向,他一再表態“絕不承認臺灣屬於中國”,民進黨繼續逢大陸必反。

  這種“主席綜合症”也 曾在蔡英文身上顯現過,她曾被稱為“清新理性”的“白玫瑰”,當上黨主席之後卻率領綠營民眾圍攻大陸海協會人員和大陸記者,變成了“暴力小英”。到她輸掉2012,提出兩岸政策是“失敗的最後一里路”後,言辭又變得溫和,不過也只是在“和而不同”等晦澀詞語中打轉,令人難明真意。

  蔡英文變了嗎

  蔡英文參選時説,“時代變了,我們所處的環境也變了,如果我們堅持活在過去,我們只會被世界淘汰”。這席話很容易套到兩岸關係和民進黨的尷尬處境上,但真實意思是否如此,只有蔡英文自己知道。

  15日被媒體追問兩岸主張時,蔡英文説,民進黨必須與社會理性力量結合成更大的力量,來處理兩岸重大議題,才能改變“逢中必反”刻板印象。她承認,黨主席選舉中兩岸問題無可避免會被拿出來討論,但兩岸政策有其特殊性,並非民進黨可完全掌握,須整合大家意見、凝聚共識才有一致性立場。

  蔡英文這番言論,顯示出她依然把“模糊”視為最安全的兩岸牌。迄今為止,她幾次看似往中間靠的兩岸言論,其實仍是“語氣”層面的變化,惡言惡語沒了,但對是否放棄“臺獨”這一實質問題毫無觸及。

  對蔡英文來説,“模糊”有兩個好處,她要降低兩岸主張的對抗性,從而讓臺灣民眾相對放心,另一方面,她可以安撫基本教義派,保住自己的根本。

  一些跡象表明,起草“兩國論”的蔡英文不會輕易放棄真正的立場。3月17日,蘇貞昌開記者會譴責國民黨強行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送院會存查。蔡英文也很快加入團戰,譴責國民黨當局“一意孤行”,“破壞民主”。實際上,服貿協議給了臺灣超WTO三倍的待遇,對臺灣服務業進軍大陸是個超級大禮包。

  2012前車可鑒

  蔡英文參選後,謝長廷呼籲3個人應該進行兩岸政策大辯論。蘇蔡二人沒有接招。當年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前,蔡英文與馬英九進行了一場辯論。公認辯才更佳的蔡英文慘敗。

  謝長廷有智多星之稱,蘇蔡二人當然不願在本就不佔理的領域跟他火拼。

  民進黨主席選舉當然不止兩岸因素。從綜合實力看,蔡英文目前明顯佔優。根據臺灣媒體16日出刊的民調,有58.62%的民眾看好蔡英文可以帶領民進黨打好年底“七合一”選戰,17.06%的民眾看好蘇貞昌,6.53%的民眾看好謝長廷。黨主席選舉是由黨員投票,所以民調並不代表最終結果,蘇貞昌擁有現任優勢,並非毫無勝算。

  但是,蘇蔡二人的長遠目標都是2016年,從這個意義講,兩岸問題才真是他們繞不過的坎。根據民進黨3月13日發佈的民調,有四成民眾對民進黨“逢中必反”表達不滿。這一態勢表明,支援理性對待兩岸關係的民眾已經越來越多。

  如果蔡英文繼續她的模糊策略並且順利當選黨主席,2016年是否會重蹈2012覆轍?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小,因為2012年她就已提出兩岸“和而不同”的口號,結果毫不奏效。民進黨如果不拋棄“臺獨”主張,就無法和對岸建立正式對話,就不能保證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也就不能讓臺灣人放心。這就是2012年的前車之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