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籍代表談兩岸關係: 共圓中國夢,臺灣怎能缺席?

2014年03月10日 08:4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2月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做出上述表示。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的夢想,沒有臺灣參與,就不是完整的中國夢。那麼,圓夢旅途上,臺灣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第一個夢:同賺世界的錢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同濟大學建築材料研究所所長張雄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中國夢的含義很豐富,“最大的夢,就是中華民族的振興,這是兩岸共同的夢”。

  今天,兩岸可以攜手圓夢的領域,最易入手,也最易見效的是經濟。張雄説,大陸改革開放的時候,臺資給大陸帶來了資金和人才;現在大陸經濟騰飛,臺灣也從大陸市場分到了巨大利潤。臺灣對大陸出口已經佔到總出口的40%,“大陸把這個蛋糕做得越大,這40%也就變得越大”。

  經濟合作有多種方式,臺籍全國人大代表符之冠説,他今年的議案是關於兩岸海洋經濟的合作。中國的南海,南沙群島最大的島嶼太平島歸臺灣管,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屬於海南三沙市,所以“海洋的開發,我們兩岸一定要攜手合作”。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陳清海則認為,兩岸經濟合作中,臺灣還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大陸來學習的,比如臺灣在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社會管理方面的經驗,對大陸都是很好的補充。

  第二個夢:重現大國榮光

  兩岸分離,源於中國任人欺淩的近代史。兩岸從來唇齒相連,命運與共。中國積弱,臺灣受欺;中國強盛,臺灣經濟跟著得益。

  臺灣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家族的經歷,正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汪毅夫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清政府準備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他的曾祖父和另兩名臺灣舉人正在北京參加會試,聞知這個消息,“他們3位臺灣舉人聯合了兩個臺灣京官,一同向清廷上書,抵制割臺。後來,這件事被稱為臺灣的‘公車上書’”。

  “今者聞朝廷割棄臺地以與倭人,數千百萬生靈皆北向慟哭……”清代的臺灣學子因國殤而哭,今天,兩岸未能統一仍是中華民族心底的創痛和遺憾。現實中,兩岸政治的分歧,也在損害雙方實實在在的利益。張雄舉例説,臺灣一直向美國購買軍備,這些錢本來可用於經濟和民生。政治互信是繞不過去的,他説,比如兩岸已經商簽的服務貿易協議,本來對臺灣是個多好的事,卻因為島內的政治生態擱淺了。

  再如釣魚島問題,張雄説,兩岸其實觀念相近,卻為什麼不能攜手?臺灣離釣魚島很近,大陸派船巡航,補給方面臺灣本來可以提供幫忙;兩岸能夠共同發一個聲音,我想日本的右傾分子會更多畏懼。

  第三個夢:中華文化再起

  兩岸“同文同種”,是代表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如何把中華文化中優質的部分重新發揚光大,是兩岸共同的課題。

  張雄認為,臺灣的傳統文化保存較好,值得大陸學習。他作為同濟大學教授,經常接觸臺灣學生。“我發現臺灣學生特別儒雅,尊重老師,這種尊重不是面上的,而是內心的。”尊師重道的傳統觀念,在臺灣更加普及。

  “臺灣學生講自己的夢,會比較踏實,不會那麼急功近利”,張雄説,臺生的平和心態,他們的幸福感,也是大陸學生所羨慕的。中國的儒家、道家文化,有許多對現代生活有益的因子,需要兩岸共同去保護、追尋和揚棄。

  兩岸關係要繼續推進,需要打破“政冷經熱”的僵

  局,需要通過文化、情感的交流,來逐漸化開心結。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陳軍説,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論及兩岸這一段,用詞比往年更親切,更口語,説明兩岸“確實慢慢在融合”。

  “祖國的強大,對每一個人來説都是一種自豪”,陳軍説,要讓臺灣真正參與到中國夢裏,需要時間和耐心,“先有各自的夢,然後有夢的融合”,這需要兩岸更多地去相互了解、相互認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