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計程車上大陸手機廣告。
任成琦攝
臺北從事保健品銷售的馬思遠曾在北京工作過一年。一個月前他剛剛換了一隻華為ascend mate手機。為何放著蘋果、三星和號稱“臺灣之光”的HTC不用呢?當記者好奇地打電話給他時,他回答説:“我們加WECHAT(微信)聊好了。”於是採訪就在微信上進行了。
“一隻HTC夠買兩三隻華為”
馬思遠坦言第一個理由是便宜,他用的是臺灣遠傳電信的優惠資費專案,僅需繳7990元(新台幣,下同)。如果單買,大概12000元左右,這在島內許多民眾看來,有足夠的吸引力,因為“買一隻HTC的錢足夠買兩三隻華為了”。
其實大陸手機品牌數年前已進入臺灣,但市場佔有率不高,行銷活動也不多。其中中興通訊主要生産臺灣大哥大的訂制機,華為早前在手機市場也是以代工為主。今非昔比,這兩年異軍突起的大陸手機品牌,不少已擠進全球手機銷量前10,積極走出來到臺灣“搶市場”,並初戰告捷。
華為技術臺灣總代理路奎介紹,先前推出的Ascend P6,在臺灣3個月內銷售達1萬隻,最近決定推出P6粉紅色新款,主打女性市場。小米手機正式進軍臺灣當天,便引發了合作方遠傳電信官網被網友擠爆的事件。據臺媒報道,因為小米手機在臺賣得太紅,連島內竟也冒出山寨版,叫“臺灣紅米”。手機“登臺”,大陸流行起來的微信的普及度也不可小覷,自從去年底進入臺灣市場,業界估計其在臺用戶有700萬。
“萬一壞了怎麼辦?”
“小米機”們勢不可擋,首先跟兩岸商業交流日益熱絡,大陸企業舍得在臺做廣告賺人氣相關。記者在臺北街頭,不時能看到計程車上醒目的小米2S的廣告——“平價機皇,發燒傳奇”。順手攔下一輛,司機郭存誠告訴我,他車子上噴塗的小米廣告已經有3個月了。他介紹説,小米手機跟臺灣廣告公司有合作,除了臺北,宜蘭、高雄等地計程車上也有不少同樣的廣告。騰訊公司則另辟蹊徑,跟島內便利連鎖店合作,在全臺的7-11門口貼海報做推廣,而安裝微信的消費者有機會半價購物。
在島內業界看來,除了廣告效應,大陸部分品牌手機在硬體配備上已經不輸于三星、蘋果及HTC,但價錢卻只有後者的一半左右,産品“誠意十足”,讓不少追求性價比的粉絲難以拒絕。
不過馬思遠根據他的使用體驗,認為大陸品牌硬體很好,畫質漂亮,但“軟體(軟體)還有改進空間”。比如他使用的那款,一是不能設快捷撥號,二是照相功能文件夾中,拍照不能自創主題分類。這些都不如HTC等手機“友善”。他還有一個擔心就是後續的維護,畢竟才開始用了一個月,“萬一壞了怎麼辦?”
為了提供保障,部分手機品牌已經行動起來。小米手機就與島內震旦通訊等賣場合作,提供代送修業務,近期還推出電話諮詢服務,加深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賴度。10月28日,臺經濟部門首度審查通過了小米的赴臺投資申請案,允許其經營手機及其配件銷售、維修業務。對於大陸品牌手機來説,這是第一家。
“臺灣還HOLD的住嗎?”
臺灣向來有著鮮明“MIT”(臺灣製造)自豪感,而從之前的淘寶,到如今的手機、微信,大陸品牌相繼進入臺灣,改變著普通民眾的消費習慣。有臺灣朋友打趣説,作為一個手機達人,一天的日子是這樣度過的:帶著小米手機出門上班,搭公車時跟朋友用微信聊幾句,閒暇時就玩玩大陸開發的“赤壁三國”遊戲,下班回家打開淘寶客戶端開始購物……
但這樣的改變卻讓島內業界非常焦慮,甚至喊出“狼來了”。 有業者酸酸地算了一筆賬:小米是家成立不過3年的公司,去年賣了719萬隻智慧型手機,營收達到620億元,今年更預估要倍增到1500萬隻;去年6月,小米完成新一輪融資,公司整體估值達到1200億元,是創立37年的臺灣宏碁公司市值兩倍左右。
“為何臺灣手機産業發展早大陸10年,累積那麼多年的零件與製造能力,如今僅剩宏達電(HTC)一家踽踽獨行? ”島內知名財經媒體人林宏文發問説,大陸廠商年輕、敢衝敢拼,大陸市場規模與商業運轉都跑得比臺灣快,“臺灣還HOLD的住嗎?”
有人難捨“心防”,有人追求雙贏
小米雖然獲准入臺投資,頭上還是被戴上了“緊箍咒”——不得從事網路、電信機房設備、伺服機或核心網路設備銷售業務,同時也要符合“營業秘密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島內相關規定。更有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時表示,臺灣人應該用臺灣手機。“大陸小米機在網路對臺銷售10萬台,小米機軟體難道沒有置入性程式、遠距竊聽功能?”自然多數網友不買賬,表示這種言論太過牽強。
“這些天‘總統府’採購了6隻華為的移動上網卡,又被‘立委’拿‘國安’理由吵得沸沸颺颺的。臺灣部分人有種思維,見到了大陸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罵。這不是一種理性行為。”馬思遠説,這種“心防”不但讓想像力超群的部分“立委”不爽,更讓想分享兩岸交流紅利的人不爽。
臺灣著名論壇PTT上面有網友指出,小米有相當一部分硬體産品由富士康代工生産。大陸眾多知名的手機品牌,幾乎都以臺灣聯發科做為主要晶片供貨商。為什麼大陸容得下並歡迎鴻海和HTC,臺灣卻容不下小米?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目光短淺,在日前舉行的兩岸資訊産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上,兩岸開始洽談5G未來標準的制定工作,眾多業界人士都認為,這是一個具備戰略制高點的産業標準合作標的。兩岸合作的雙贏之路,還是很寬的。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