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岸農業合作密集區的福建漳州,借力閩臺生物技術合作成果,在當地大範圍推廣應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成為大陸重要的果蔬、茶葉綠色食品生産基地。
海峽兩岸(漳州)農業綠色防控人才技術交流會1日在漳州舉行。漳州市副市長趙靜會上説,針對當地病蟲害危害果蔬等農作物生産嚴重情況,當地組織閩臺專家整合多項生物技術與成果大力推廣應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漳州是典型外向型農業大市,大宗農産品毛豆、大蔥、紅蘿蔔、西蘭花等出口到日本、歐美及東南亞等國。2006年,日本出臺《肯定列表制度》對漳州市農産品出口造成較大影響。為更好應對新形勢,2008年始漳州組織閩臺專家整合多項生物技術與成果,在長泰縣、平和縣共580畝果園內開展以益蜂治理實蠅、以益螨治理害螨、以益菌治理害菌的生物防治綜合技術示範工作,大力推廣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據了解,該項目實施近4年來,示範面積從2008年的500多畝擴大到2011年的10萬畝,開展技術示範的農作物有柑桔、蜜柚、楊梅、香蕉、楊桃、茶葉、水稻等,覆蓋漳州的長泰、龍海、漳浦、雲霄、詔安、南靖、平和、華安等8個縣(市),使農作物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水果收成數量、品質都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