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的一生,以“關懷民生”為念。在他早期著作如《上李鴻章書》中,便已提到“民生”二字,之後對“民生問題”有諸多闡述。後人對孫中山先生的歷史觀進行整理、研究,概括為民生史觀,其要義有二:民生是歷史的重心;人類求生存是社會進化的定律。值此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之際,面對海峽兩岸關係之現狀,兩岸有識之士何不以“關懷民生”為念,珍惜和鞏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既有成果,進一步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為兩岸同胞謀求更大福祉。
民生福祉涉及大眾的根本利益,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兩岸經貿交流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經歷了貿易主導階段、貿易與投資並重階段到投資主導階段,其規模不斷擴張,層次不斷提升,地域和範圍不斷擴大,祖國大陸與臺灣已經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依存關係。對臺灣而言,其對大陸出口持續擴張以及龐大的貿易順差,成為臺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兩岸經貿合作有力帶動了島內産業結構的升級。對大陸而言,臺商來大陸投資,不但將大量資金、技術及管理人才帶到大陸各地,也帶動了大陸産業升級。以國際經濟視角觀之,後金融危機時代,加強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從兩岸關係發展進程看,加強經貿合作不僅帶來了兩岸經濟發展的共同促進與互利雙贏,提升兩岸共同的國際競爭力與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同時營造和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利氣氛,累積了兩岸互信,逐步推動兩岸文化、社會等的良性互動與整合。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