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知名收藏家王度:歷史不能忘記圓明園浩劫

2010年10月18日 08:0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是圓明園罹劫150週年。臺灣知名收藏家王度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圓明園浩劫是漫長歷史長河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

  正是出於“不能忘記”的考慮,王度表示,他支援一些人提出的復建圓明園的建議。“但是,要留下一小部分讓大家記住列強對我們的侵略歷史。”

  王度現在是臺灣中華文物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據他介紹,圓明園在那場浩劫中流失的十二生肖銅獸首中的猴頭、虎頭和牛頭,最早就是從國外賣到臺灣,後來又從臺灣輾轉回到大陸的。據説還曾有人在臺灣兜售龍頭,但後來銷聲匿跡。

  現年72歲的王度已經跟文物打了50年的交道。“當年在美國和英國的博物館,我看到中華民族那麼精美的文物在人家那裏,心裏很不舒服,由那時起就打定主意開始收藏文物。結果一開始就沒有間斷。”

  經過半個世紀的積累,王度的收藏已經涵蓋了漆器、刀劍、紫砂壺、古鏡和玉器等30多個門類,數量超過5萬件,儼然一個規模可觀的博物館。

  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王度的觀念也逐漸産生些許改變。“雖然很痛心,但現在我並不反對我們的文物擺在人家的博物館裏。他們相當於是在替我們展示、保護和傳播中華文化。有一條真理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無論在哪展示,這些文物永遠是中華民族的。”

  “當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以和平方式將這些文物收回來。”

  他説:“希望以後世界和平,人民安居樂業,不再有戰爭爆發。如果條件和能力允許,不管是賣給國家還是送給國家,中華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應該盡力把流失的文物收回來。”

  雖然年事漸高,但王度仍頻繁往來于海峽兩岸。

  作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顧問教授,他每年都定期在這兩所大學講學。同時,他還經常參加兩岸文物保護和學術交流研討活動。

  “共同舉辦展覽、互訪和演講,是兩岸文物界溝通交流的最佳方式。海峽兩岸應該多組織對文物和文化有興趣的人士進行訪問和交流,民間也可以交流辦展。”

  出於“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不當文物“守財奴”的理念,王度已將上萬件藏品捐給了包括知名大陸院校在內的海峽兩岸多家機構進行長期展示。 (記者郭麗琨 張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