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在即,在9日舉行的高等教育交流參訪活動中,來自海峽兩岸的大學校長、教育專家們發現自己面臨幾乎同樣的“煩惱”。
9日于中山大學圖書館舉行的研討座談會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鑒研究所教授吳清山一口氣向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提出了三個問題:大陸高校如何禮聘一流教授?如何解決教師研究和教育的“矛盾”?大陸高校如何建立大學教師的薪酬機制?
問題一齣,全場參會人士均會心微笑。南京大學教授朱慶葆説,這些問題對全球的高等教育事業而言都是課題與挑戰,但是對兩岸高校來説,由於文化背景相近、學術交流頻繁,完全可以相互借鑒彼此的解決方案。
“這表明兩岸高等教育的合作急需在近年來取得的成果上進一步加強。”朱慶葆説。
臺灣空中大學公共行政係教授李允傑説,希望兩岸高校研究者能夠攜手共同“進軍國際期刊”;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長胡勁松説,兩岸學者應當以中文為媒介,努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學術平臺。
臺灣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張國保説,兩岸高校未來應嘗試建立共同的就業推介平臺,為兩岸學子謀福祉;朱慶葆則表示,兩岸高校應當更加務實地推進文化交流。
臺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意味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此後,文化將成為兩岸合作的另一個重點領域,兩岸教育界特別是高等教育界責無旁貸。
北京大學教授王登峰説,兩岸教育界的合作在不斷深化,未來應當將推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共同的責任和事業。
[ 責任編輯:劉海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