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專家: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為“兩岸創造”護航

2010年06月29日 22:49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海協會與海基會29日在重慶簽署了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兩岸專家、業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協議為兩岸間的商標搶注、專利倣冒、網絡盜版等糾紛建立了良好的解決機制。它的實施將為兩岸企業攜手創新,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從“兩岸制造”走向“兩岸創造”護航。

  福建社科院研究院研究員單玉麗說,過去兩岸經貿往來中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未能有效銜接,兩岸業者的“智慧利益”長期缺乏保障。一些臺商擔心技術外溢效應而怯于到大陸投資,或者不敢把核心技術拿到大陸。現在協議的簽署將消除他們的擔憂

  長期研究臺灣農業問題的單玉麗表示,大陸對臺灣水果實行零關稅後,不少臺灣農民都對開拓大陸市場非常感興趣。但令他們頭疼的是,大陸某些地區存在以非原產于臺灣的“品種水果”假冒臺灣“地產水果”進行銷售的現象。協議提出要強化水果及其他農產品虛偽產地標識的市場監管及查處措施,將有助于減少類似現象。

  文化創意領域也存在著“真假李逵”問題。1987年創辦于臺灣淡水的“琉璃工房”是較早進入大陸市場的臺灣文創企業,其大陸事業處總經理王秀絹告訴記者,文創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在遇到倣冒行為侵害時,常常因取證成本較高,以及兩岸在相關的認證、審查方面缺少信息溝通渠道,而最終無奈地放棄維權。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陳佳慧 ]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