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建省教育廳了解到,福建在大陸率先推出“校校企”閩臺高職聯合培養人才項目,以實現兩岸教育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這一項目自2009年開始實施,由福建高校、臺灣高校、臺資企業三方聯合製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聯合選定專業、課程和教材,聯合製定“訂單式”培養計劃。通過引進臺灣高校課程、教師或採取選派學生赴臺學習半年或一年的方式,為在大陸臺資企業培養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年多來,福建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福建12所高校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中州技術學院等17所臺灣高校、50余家臺資企業,在産業發展急需的機械設計與製造、光電技術、園藝技術等28個專業聯合培養人才,辦學規模達3140人。
臺灣木鐸學社名譽理事長陳漢強説:“兩岸在教育市場和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福建選送職業院校學生來臺交流研習,極受臺灣職業院校歡迎,這正是體現職教互補的最佳説明,此外,在大陸的臺資企業,急需人才,此項目結合兩岸高等職業院校合作,不僅實現兩岸職教互補,更能創造兩岸雙贏。”
福建赴臺研修的學生每學分收費標準是臺灣學生1.5倍,陸生赴臺學習,給招生壓力日益增大的臺灣高職院校拓展了發展空間。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李艷于2009年9月赴臺灣中州技術學院學習一年。李艷告訴記者,臺灣的教學方式更為活潑,注重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産學結合,提倡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李艷説:“在臺灣近一年的學習,我感覺自己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是“校校企”合作項目的積極倡導者和參與者。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佔聰明説:“‘校校企’合作模式充分發揮了企業、福建高校及臺灣高校各自的優勢,同時也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學習了解先進的理論,並深入企業進行豐富的技術實踐,同時也將對企業文化、運作模式等有較充分了解,能夠有效縮短學生融入企業的時間,加速員工的成長成才。”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