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19日電(記者潘清 任沁沁)“跨越海峽 情係浦江——滬臺交流20年影像展(巡展)暨崇明交流成果展”日前在上海崇明圖書館開幕。近600幀圖片、25分鐘電視錄影、部分實物展品,展現了滬臺交流的一個個重要歷史鏡頭。
從探親臺胞到“新上海人”
(鏡頭一)1987年10月28日,來自臺北的方錫鏡先生聞悉兩岸即將開放探親,便早早借道香港轉到上海,見到了1948年他去臺灣時還沒有出生的外甥周雲林。親人相擁,泣不成聲。
1987年10月,迫於民眾的呼聲,臺灣當局開啟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同年11月2日,臺灣紅十字組織正式受理探親登記。兩岸交流的閘門一旦打開,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便成為一股洪流,越來越多的臺胞跨越海峽,回到大陸尋找親人,尋覓自己的根。
從最初的探親、旅遊,到後來的投資、創業,兩岸之間的交流不斷拓展。來自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的統計顯示,20年來經上海口岸出入境的臺灣旅客達1260萬人次。
20年間,越來越多臺胞移居上海。他們中,有的因為出生於此而選擇葉落歸根,更多的則是被這座城市的魅力吸引而來的“新上海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上海每年居住3個月以上的臺胞有20多萬人。
兩岸包機寄託“三通”期待
(鏡頭二)2003年1月26日上午8點52分,臺灣“中華航空公司”一架執飛CI-585航班的波音747-400型飛機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這是經歷54年漫長歲月後第一架降落到祖國大陸的臺灣民航班機。
首次臺商春節包機僅有6家臺灣航空公司獲准執飛,且須經停港澳。儘管如此,兩岸航空業者及臺胞仍對這次“彩虹之旅”寄予厚望。
在兩岸航空業者的努力下,此後的春節包機逐步實現了兩岸對飛和不經停第三地。自2003年開通春節包機以來,上海航點通過包機形式運送的臺灣旅客共66555名,運輸貨物347噸,接送病員7名。
臺商上海創造的新財富
(鏡頭三)照片上的上海元祖食品公司董事長張秀婉,1991年到上海打拼。如今,元祖食品在全國已有269家門店。
上海是大陸經濟發達的工商業都市,正在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近年來,滬臺之間各個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臺商投資不斷增加,經貿總量持續發展,移居人數迅速增長。臺灣民眾稱此現象為“上海熱”。
上海國福龍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惠德,1992年帶著330萬美元來到上海發展。如今,他已經是擁有5家生産工廠、9家公司、36家分公司,投資總額達1.1億美元的大型食品生産企業。“龍鳳”冷凍食品的市場佔有率上海達30%,全國達12%。
截至2007年10月,上海累計批准設立的臺資企業已達6849家,合同引進臺資達182.7億美元,臺商投資佔上海引進外資的15%。
在臺灣的崇明人回鄉探親了
(鏡頭四)2008年4月16日,臺北崇明同鄉會一行20余人,踏上了久別的崇明故鄉。他們中間,有白髮蒼蒼的九旬老者,也有衣著時尚的青年後生。
此次影像展上,《在臺灣的上海人》一書首次面世,50多位有代表性的在臺崇明籍鄉親的奮鬥事跡濃縮書上,成為崇明同鄉為臺灣發展進步作出貢獻的縮影。而海峽對面發行的《崇明縣鄉情報道》,創刊至今已有25週年。他們都用文本的方式,在兩岸之間架構起資訊互通的橋梁。
崇明與臺灣的交流,只是滬臺交流的一個側面。臺灣同胞在日益頻繁的滬臺交流中加深了對上海的認識和了解,浦東、閔行、長寧、徐匯等區都已成為臺胞投資、移居的重要選擇。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