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協常務副會長李炳才:加強兩岸交流促進和平發展

2007年11月03日 11:5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加強兩岸交流 促進和平發展━━海協常務副會長李炳才談兩岸交流20週年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人民日報記者 吳亞明 孫立極)1979年以來,祖國大陸方面為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擴大兩岸交往、促進兩岸交流進行了持續不懈的努力。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今年11月,是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海峽兩岸開啟交往交流20週年 。二十年來,在我們黨和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影響和推動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的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蓬勃發展,沛然莫之能禦,成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炳才。

  2005年1月29日12時整,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581號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 這是56年來首個飛抵北京的臺灣航班。這架空客A333型客機于上午8時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預計將在下午15時20分飛返臺北。 新華社記者 張旭 攝

  記者:1987年11月2日,根據臺灣當局頒布的辦法,臺灣紅十字會開始接受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的登記。以這一事件為標誌,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兩岸人員往來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請您談一談這一歷史事件的背景和主要推動因素。

  李炳才:由於中國內戰的因素,1949年10月至1987年11月,海峽兩岸處於緊張的軍事對峙狀態,同為中國人的兩岸骨肉同胞經歷了38年的痛苦隔絕。最先為打破藩籬做出努力的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圍繞臺灣問題的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經濟建設上來。與此同時,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以及海外華僑、華人,殷切期盼兩岸改善關係,攜手合作,振興中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79年元旦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並逐步形成“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和各項政策中,明確提出儘快實現兩岸同胞探親、旅遊等直接往來,開展兩岸經濟、文化、學術、體育等交流,實現兩岸通航、通郵、通商。為實現兩岸同胞正常往來,大陸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實際措施,比如在軍事方面主動緩和軍事對峙狀態,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在政治方面調整有關政策,化解敵對情緒,不再追訴去臺人員在1949年之前的有關行為。在經濟方面敞開門戶,促進交流,歡迎臺胞來大陸投資及從事貿易活動,併為之提供優惠政策和法律保護。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早就期盼著能夠往來、交流,消彌隔閡。38年的漫長歲月,有多少人骨肉分離,多少家庭被拆散,又有多少認祖歸宗的夢難圓。兩岸同胞不能自由往來的藩籬,沒有理由繼續存在下去了。在中國共産黨新時期對臺方針政策的影響和推動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臺灣同胞的強烈要求下,1987年10月14日,蔣經國先生主持中國國民黨中常會,作出開放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的決定。同日,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歡迎臺灣同胞回祖國大陸探親旅遊。兩天后,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熱情接待臺灣同胞,提供週到服務,給予臺灣同胞大陸居民同等待遇,保證來去自由。11月2日,臺灣方面正式受理探親登記。從此,隔絕兩岸同胞的閘門被打開,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匯聚成強大的歷史洪流,滾滾向前。回顧這段歷史,正是由於兩岸雙方從民族大義、民心向背出發,大陸方面率先倡導,提出新政策、新主張,臺灣當局領導人順應時勢,兩岸同胞不懈努力,終於共同推動兩岸關係開啟了新局面。

  記者:您如何看待兩岸交流現狀、評價兩岸交流的成果和意義?

  李炳才:20年來,兩岸交流由暗轉明、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20年的實踐證明,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兩岸同胞不僅有血脈相連的民族感情,榮辱與共的現實利益,更有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兩岸同胞深切感受到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20年來,祖國大陸的繁榮發展主導並帶動著兩岸交流,併為之注入勃勃生機和廣闊空間。大陸不僅是臺灣同胞的祖籍地、中華文化的原生地,還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堅實腹地。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兩岸交流,帶給臺灣同胞越來越多的福祉和利益。大陸方面始終堅持採取積極舉措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直接“三通”,團結廣大臺灣同胞,促使兩岸交流達到相當的規模。截止2007年9月底,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4583萬人次,大陸居民往來臺灣超過156萬人次。截止2007年9月底,大陸累計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74327項,臺商實際投資450.9億美元。兩岸累計貿易總額6933億美元,臺灣獲得的貿易順差累計4541億美元。大陸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經濟互補互利的格局初步形成,效應愈益顯現,經濟聯繫愈益密切,直接“三通”已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和臺灣同胞的普遍要求。通過20年的交流,兩岸同胞增強了了解與溝通,增進了共同利益,結成了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兩岸交流又開拓了新的領域,出現了新的內容。一是兩岸政黨交流的開啟。2005年4、5月間,胡錦濤總書記分別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訪,發表新聞公報和會談公報,宣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大陸有關方面累計出臺54項有利於擴大兩岸交流、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包括便利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及在大陸居留、就業、就學、就醫,提供臺灣農漁民向大陸銷售部分水果、蔬菜、水産品的優惠,擴大兩岸農業交流,緩解臺資企業投融資困難,以及宣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等等,飽含著對臺灣同胞的深情厚意,受到臺灣同胞的普遍歡迎。二是積極支援、促成兩岸民間行業團體開展技術性、業務性磋商。迄今為止,兩岸通過民間行業組織協商的方式,已順利實現4次臺商春節包機、數次節日包機、數項專案貨運包機和多次醫療救助包機。2006年6月14日公佈的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和專案包機框架性安排,使兩岸直航包機又取得了新的進展。目前,兩岸民間航空行業組織已經就客運包機週末化、常態化以及貨運便捷化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進行過多次溝通協商,並已取得初步結果。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澎湖的直接往來不斷擴大。在開放大陸民眾赴臺觀光議題上,兩岸民間旅遊組織也已進行了5次技術性磋商,達成了諸多共識。

  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兩岸人員往來與交流,與兩岸發展的潛力和兩岸人民的期待還很不相適應。臺灣當局一直採取種種限制措施,極力阻止兩岸交流的發展。大陸同胞去臺灣及大陸産品輸臺還受到諸多不合理的限制。兩岸投資還處在單向階段,兩岸貿易處在間接狀態,直接“三通”尚未實現。兩岸同胞應排除障礙,繼續為促進兩岸交流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互利雙贏。

  記者: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作為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統一”為宗旨的受權民間團體,在兩岸交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炳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是在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民間交流方興未艾的形勢背景下成立的。它既承擔著兩岸接觸談判的歷史使命,也肩負著促進兩岸交流的重要任務。

  祖國大陸方面一貫主張通過政治談判解決雙方分歧,實現和平統一。在臺灣當局頑固拒絕政治談判的情況下,為推動兩岸交流、解決兩岸同胞交往中産生的具體問題,大陸方面于1991年12月成立了民間受權團體——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的海基會在達成“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建立了制度化的協商管道,通過開展經濟性、事務性商談,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為兩岸政治談判創造條件。

  在上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海協與臺灣海基會商談成為雙方就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項交流交換意見的重要平臺,成為兩岸關係互動的標誌。兩會共進行了包括1993年新加坡汪辜會談在內的各種層級的17次商談和1998年10月的政治對話,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等四項協議和進行包括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內容的對話等共識,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經貿往來和各項交流的發展,解決了兩岸同胞交往中産生的一些具體問題,推動兩岸談判從以事務性商談為主向政治、經濟對話的方向發展,創造了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擱置爭議、平等協商、求同存異的典範。

  兩會商談的內容和達成的協議、共識,直接推動了兩岸交流的發展。兩岸科技、能源領域的交流,就是由兩會商談直接開啟的。兩會關於臺商投資保護及相關問題的討論,促成了臺灣當局開放大陸經貿人士赴臺參訪,強化了祖國大陸方面對臺商投資的保護。《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至今仍方便著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往來。兩會直接推動的交流活動,提高了兩岸青年交流和新聞交流的層次與水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岸有關方面主管人士以兩會專家、顧問的身份參與兩會交流,直接就影響兩岸交流的具體問題交換意見,在擴大兩岸交流、簡化交流手續、減少交流限制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在兩會商談之外,海協還同臺灣有關社會團體、人士建立了密切聯繫,共同促進兩岸各項交流與往來;協助有關方面積極促進兩岸經貿關係,更好地保護臺商投資權益;同臺灣海基會以相互聯繫、相互委託的方式處理涉及兩岸同胞權益的事件與案件,努力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維護兩岸交流的健康與正常發展。

  2000年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後,在陳水扁當局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加緊推動“臺獨”分裂活動的情況下,海協並沒有放棄和臺灣同胞一起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努力。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的直接指導和授權下,海協繼續加強與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的聯繫與合作,繼續積極推動和發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繼續協助有關方面和地方更好地解決兩岸同胞交往中的具體問題和妥善處理各類涉臺突發事件,努力維護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繼續努力推動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早日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

  記者:當前,陳水扁大肆進行“臺獨”分裂活動,一意孤行地推動舉辦“入聯公投”,這是否會嚴重衝擊兩岸交流?

  李炳才: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兩岸交流的深入發展,的確有賴於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大環境。20年來,兩岸交流是在分裂與反分裂、“臺獨”與反“臺獨”激烈鬥爭中進行的,如果沒有“臺獨”分裂勢力的阻撓、干擾和破壞,兩岸交流的過程將更為順利,成果將更加斐然。

  陳水扁上臺以來,大肆鼓吹兩岸“一邊一國”的“臺獨”主張,通過“公投”、“制憲”、“正名”謀求“臺灣法理獨立”,並不顧廣大臺灣同胞的要求和切身利益,限制阻撓兩岸交流,千方百計地想把兩岸同胞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當前,陳水扁出於一己、一黨之私,正一意孤行地推動於2008年3月舉辦旨在改變臺海現狀的“入聯公投”,把兩岸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在臺灣地區選舉臨近之際,陳水扁一方面進行“臺獨”挑釁,另一方面吹噓、編造自己在兩岸交流方面的所謂“政績”,完全是騙取選票的欺人之談。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入發展,必將越來越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勁動力。反對和遏制“臺獨”,是兩岸同胞當前的首要任務,排除和抵制“臺獨”勢力的干擾破壞,才能使兩岸交流交往更加廣泛深入地發展下去。“臺獨”分裂活動違背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違背中國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違背中華民族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意志,它只能喧囂于一時,最終註定是要徹底失敗的。

  記者: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其中關於對臺工作部分,倍受海內外關注。請問您對於黨的十七大對臺工作精神作何解讀?您對於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前景有何展望?

  李炳才: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會通過的胡總書記的報告,規劃了黨和國家的前進方向,科學制定了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黨的十七大報告還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這就是:“我們將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關於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關鍵是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我們要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只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進行百倍努力。同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我們決不容忍“臺獨”,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推動兩岸交流、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十七大報告對臺工作精神的重要內容。可以樂觀地預見,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將以此為動力和契機,獲得新的更大發展。

  首先,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共同的血脈、文化,共同的兩岸關係前途,共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遠景,把兩岸同胞緊緊地連在一起。兩岸同胞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是基於民族感情和共同利益的內在需求。臺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臺灣同胞的共同參與。我們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交流的領域將繼續拓展、層次將不斷提高、規模將更加宏大,兩岸同胞的感情會更融洽、合作會更深化。

  其次,我們黨和政府對臺灣同胞傾注了滿腔親情和無私關懷。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理解、信賴、關心臺灣同胞,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就能夠贏得臺灣同胞的認同和支援,團結更多的臺灣同胞投身兩岸交流,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第三,儘管兩岸談判的恢復受到“臺獨”分裂活動的嚴重干擾,但是,兩岸和平談判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我們對於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開兩會談判始終充滿誠意,也充滿信心。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與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希望兩岸能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只要“臺獨”活動受到遏制,臺海局勢就能穩定下來,兩岸關係就具有了向前發展的條件,兩岸談判就能為繼續促進兩岸交流的深入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四,改革開放近30年來,祖國大陸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進步,國防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綜合實力愈益壯大,國際地位不斷增強。今後五年,祖國大陸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更大的發展。這將使我們比以往更有能力、更有條件、更有辦法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