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赴臺交流生:減少誤解 交流對兩岸太重要了

2006年05月22日 15:4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5月22日電 兩岸間雖有政治隔閡,但學生交流活動近來仍然頻繁,今年有23名大陸大學生到臺灣新竹的“清華大學”及臺南成功大學交流一學期,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13人到臺灣“清華”,另10名山東大學學生到成功大學。大陸學生多對兩岸學生交流計劃持肯定態度。

  交流對兩岸太重要了

  據香港明報報道,在被問及為何會想到臺灣去當交流學生,北大物理系的彭臨夏一開始笑説自己是基於“想出去玩一玩”的心態。平日就對臺灣問題頗有興趣,也相當留意網際網路上臺灣新聞的他説,北大每年都有到香港的交流學生計劃,赴臺交流則是第一次,具有“探路”性質,他認為可藉此體驗兩岸不同的文化,也可交些臺灣的朋友,了解臺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

  而不同於彭臨夏的自願報名,北大數學系的邢亦青則是係內挑選出來參加這次交流的學生。他説,臺灣地區對大陸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來就是很奇特的經驗”,他曾徵詢親友及師長的意見,所有人都説“應該來”。對這次臺灣之行,邢亦青以“來有多難,機會有多寶貴”一句話來形容。

  邢亦青説,到臺灣之前有想過兩岸交流的益處,“但沒想到這麼大”,他認為學生交流對兩岸太重要了。

  彭、邢兩人基於自己的體驗,都對兩岸學生交流計劃持肯定態度。邢亦青説,在大陸,對臺灣的了解主要來自傳媒的報道,無法呈現臺灣的全貌,同時臺灣(學生)對大陸的了解也不是“全面的”,雙方都存有一些誤解,透過學生交流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比透過傳媒來得真實得多。

  彭臨夏也説,他從課堂中發現,有些島內的老師、學生對大陸的了解“還停留在10年,甚至50年前的大陸”,經由學生交流活動可以改變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解。

  大陸生勤奮用功 臺生較隨興

  “大陸大學生整體來説比較勤奮,比較用功”,“臺灣大學生則較隨興,對分數較不在乎”,這是到臺灣交流的北京大學學生彭臨夏、邢亦青對兩岸大學生的粗略印象。

  彭臨夏説,大陸大學的社團活動及規模都比島內的多而大,到臺灣“清華大學”兩個月,他的印像是,北大校園辦得最多的活動是“講座”,而臺灣的大學辦得最多的則是“吃”的活動,經常可看到舉辦“小吃”的活動。

  邢亦青則對兩岸大學的差異有個人特殊的觀察。他説,北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思維觀念都不一樣,“文化的衝擊很大”,在臺灣反而沒有這種文化差異的衝擊。

  此外,北大的課堂常有五六百人選課的超大規模,在臺灣則常見幾個人或十幾人的“小而精”的課堂,這也使得兩岸教師授課的風格有很大不同。他説,“小而精”的課堂也有好處,老師有較大發揮空間,有時老師講著講著“就盤腿起來”,這種授課方式讓師生間有比較多互動。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