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評論:奧巴馬説中國“以大欺小” 世界都笑了

2015年04月13日 08: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奧巴馬説中國“以大欺小”,世界都笑了

  美國總統奧巴馬9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談及有關南海問題時稱:“我們擔心的是,中國未必會遵守國際規範和規則,並利用其絕對的塊頭和肌肉迫使其他國家屈服。”他還説:“我們認為此事可以通過外交方式解決,菲律賓和越南並非像中國那樣大,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被人擠到一邊。”

  看著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一本正經地把“以大欺小”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各國人民都笑了。

  伊拉克人會問:説起“國際規範和規則”,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是依據哪一條哪一款,走了哪些合法程式?

  九泉之下的薩達姆和卡扎菲會問:伊拉克和利比亞都沒有美國那麼大,那我們這些小國的領導人就可以任由你們美國人隨便殺嗎?

  巴基斯坦政府會問:雖説本拉丹不是什麼好人,但你們美國人招呼都不打,直接派兵潛入我們國家取他性命,事後也不給個説法,這可以説是“利用絕對的塊頭和肌肉迫使其他國家屈服”的範例嗎?

  其實,作為被奧巴馬“點名”的菲律賓和越南這兩個國家,一個曾長期被美國殖民統治,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把美軍從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趕走,另一個則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美國侵略戰爭,付出了慘痛代價才贏得國家統一。相信對於這些歷史仍有記憶的兩國人民也能深刻體會真正的“以大欺小”、“恃強淩弱”是什麼含義。

  舉更近的一個例子,中國近來提出創建亞投行,而美國一直明裏暗裏從中作梗,向許多國家的政府施壓,不顧及他們的利益和考慮,阻止他們加入,只是最後沒能得逞。從這一輪較量中可以看出,美國憑藉自身超強實力試圖壓服其他國家的做法在其外交活動中是司空見慣的,即便是對盟友們也毫不留情。

  “説到‘塊頭和肌肉’,恐怕大家都很清楚,誰在世界上擁有最大‘塊頭和肌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日這番話的指向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自己樂此不疲,還認為別人也會這樣做,奧巴馬這種以己度人的論調只能説是用錯了地方。

  中國是與周邊一些國家存在領土糾紛,但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來處理問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放棄自身的領土和主權。

  美國還指責這些建設影響了地區穩定,就更是無稽之談。這些島礁既然屬於中國領土,我們就有義務去保衛它們。過去因為條件不成熟而未能建立起相應的設施,現在各方麵條件都允許了,我們加快建設補上欠賬,有何不可?

  至於説這些設施會對周邊其他國家甚至美國所謂的“海上航行自由”構成威脅,純屬危言聳聽。按照這樣的邏輯,美國在世界各地都擁有駐軍和軍事基地,那豈不是世界安全的頭號敵人?

  就在奧巴馬對中國大放厥詞之際,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近來在中國周圍又做了些什麼?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9日剛剛結束對日本的訪問。他此訪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於推進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的新一輪修訂,鞏固美日同盟,鼓勵日本在軍事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他還宣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所有日本“施政範圍”,美方反對任何試圖損害日本對釣魚島施政現狀的單方面脅迫行為。

  ——3月下旬,美日海軍各自派出多艘戰艦在關島組成聯合艦群進行實戰演習,發射了“戰斧”式巡航導彈、“標準”系列艦載防空導彈、魚雷等武器。

  ——3月至4月間,美韓先後舉行“關鍵決斷”、“禿鷲”和“超級雷霆”三場聯合軍演,參演總兵力超過20萬人。

  ——4月下旬,美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三國將在菲律賓舉行“肩並肩2015”聯合軍事演習,參演總兵力將超過1萬人,規模為近5年來最大。其中一處演習地點距離中國黃岩島僅僅220公里。

  美國總統公開指責中國,防長到中國周邊活動並把矛頭指向中國,美軍與中國周邊國家展開密集的大規模演習,這些動作再清楚不過地表明,美國就是想要攪渾東亞這潭水。其套路就是,鼓勵一些國家與中國糾纏,以刺激中國,然後再指責中國“以大欺小”,並以此為藉口加強美軍在該地區的存在,為那些與中國有糾紛的國家撐腰,讓它們更加肆無忌憚。

  歷史上,中國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文明,但在近代長達一百多年間也因為落後而屢屢遭受列強侵略。正因為如此,我們深知和平的寶貴,但也珍惜我們的每一寸領土。對於挑戰我們核心利益的對手,我們不會因為其強大而畏縮,也不會因為其弱小而遷就。我們會做我們應當做的事,不管別人如何説三道四。

  對此,美國以及希望抱其大腿的國家必須明瞭。 (趙卓昀)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