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學者析網路謠言十大特性 吁以六大態度應對

時間:2009-12-07 15: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7日電 近幾年來,謠言在網路上的傳播成為一大社會景觀,隨著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 網路謠言的傳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成為引發社會振蕩、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新一期《人民論壇》刊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的文章,分析了網路謠言的十大特性,並呼籲以正視、研究、睿智、沉默、消費、文化六大基本態度應對。  

  這篇題為《網路時代的謠言變局》的文章説,網路的虛擬性和進入的匿名性,使得網路空間成為冒險家的樂園、自由主義者的國土。在現行的網路運作環境下,每一個網路行動者,都是這一虛擬空間的“國王”。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行駛自己的權力,造成驚天動地的巨大響聲,以便炒作自己、推銷自己。比如,網路語言暴力、網路隱私侵犯已是網路的頑疾,成為網民詬病的對象。

  文章分析説,網路謠言有以下新的特點:

  隱蔽性。網路身份仍是隱蔽的,這增加了普通網民搜尋謠言來源的難度,不利於及時揭穿謠言。

  知識性。許多網路謠言,以傳播知識的面孔出現,增加了識別的難度。

  炒作性。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之快和傳播範圍之廣,經常使一些不甘寂寞的人指使一些幫閒文人製造一些關於自己無傷大雅的謠言,然後自己再出來辟謠,借此炒作自己以增加網路名氣。

  自炒性。在網路上,有人自己製造關於自己的“謠言”。這種謠言,美化自己的居多,醜化自己的也有,但十分罕見。這種醜化自己的謠言,其製造者的動機頗值得研究,大概逃不出“不求流芳百世,但求遺臭萬年”的思維邏輯。

  攻擊性。在網路上散佈某人的謠言,大都是帶有攻擊性的行為,包括誹謗中傷、潑婦罵街和一些地痞流氓、光棍無賴的齷齪行為。

  報復性。最近在網路上發生的有廣泛影響的“閆德利”事件,是其前男友楊某為了報復閆德利,而捏造閆曾從事性交易,並患有“艾滋病”的網路謠言,河北省容城縣司法機關已對其男友採取了司法措施。

  宣泄性。有些網路弱勢群體,在現實社會中受到了委屈或打擊,為了宣泄鬱悶心情,在寫部落格時或留言貼中,不知不覺製造了一種謠言。

  預言性。為了吸引眼球,有些網路謠言以預言未來禍福吉兇的面貌出現,讓人半信半疑。

  誘惑性。有些無聊好事之徒,往往以發電子郵件的方式製造遺産贈予的謠言,以考驗你抵禦巨大金錢誘惑的定力。

  強迫性。更有一些精神偏執者,在網路上發送一些莫明其妙的謠言信件,要求你轉發給多少人以上,否則就對你和你的家人進行瘋狂的詛咒,強迫定力不強的網民必須按照他的意志從事。

  文章稱,對待謠言,特別是網路謠言,應持的基本態度是:

  正視。首先要正視謠言,不要回避謠言。正視謠言,就是要承認,謠言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會因為你不理睬它而自動消失。

  研究。其次要研究謠言,弄清它從哪來,又到哪去,以及基本的傳播手段。只有對這些心知肚明,才能發現有效的應對措施。

  睿智。謠言止于智者。當代公民對謠言的基本態度是:不製造謠言、不相信謠言、不傳播謠言。

  沉默。沉默也是一種應對方法。對有些謠言,越解釋越流傳。為什麼有些謠言會有“越描越黑”的效果,就與這類謠言的性質有關。

  消費。消費在這裡有兩種意義。一是當你聽到謠言的時候,該吃,吃;該喝,喝,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照常消費,叫做消費謠言。二是當你聽到謠言的時候,你還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文化或文章進行消費,叫謠言消費,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大度進行消費。從某種意義上説,謠言消費是一種文化消費。

  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説,謠言是一種野蠻的力量。對付野蠻,不能以野蠻待之,要以禮待之、以文化之。諸葛亮七擒孟獲不是武力之功,而是文化之效。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