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領導幹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的意見》、《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下訪的意見》、《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見》,社會反響熱烈而積極。近日,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王學軍就這“三個意見”回答了《學習時報》記者的有關問題。
記者: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領導幹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的意見》、《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下訪的意見》、《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見》,社會反響熱烈而積極。作為全國信訪工作領率機關的主要負責同志,請您談談對中央出臺這“三個意見”重要意義的認識和理解。
王學軍:黨中央、國務院對信訪工作始終高度重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引我們自覺把信訪工作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中去思考、去謀劃、去部署、去推進。我們作為信訪工作的職能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在一線協調處理信訪事項,指導開展信訪工作,深切領悟著中央對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採取的強有力舉措和帶來的積極可喜變化,不僅一舉扭轉了信訪總量持續攀升的局面,已連續四年保持全國信訪總量、集體陳情量、非正常陳情量、群體性事件發生量下降,信訪秩序明顯好轉的良好局面,而且與形勢和任務相適應的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基本形成。這次出臺的“三個意見”,就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著眼于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所作出的重要決策,是完善信訪工作體制機制的又一重大舉措。“三個意見”與2005年實施的新修訂的《信訪條例》、2007年下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2008年中紀委等部門頒布實施的《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適用〈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處分暫行規定》等,共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訪工作法規制度體系,使信訪工作定位進一步明確,信訪工作格局日趨完善,信訪工作法制化不斷加強,信訪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記者:剛才您談到“三個意見”是中央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完善體制機制的又一重大舉措,那麼請您介紹一下這項重大舉措是在什麼背景下出臺的?
王學軍:體制機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和關鍵。“三個意見”是新形勢下信訪工作體制機制的重要內容,它順應形勢的需要,昇華了新的實踐,體現了中央的一貫要求。
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現實需要。由於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矛盾凸現期,在社會矛盾多發的情況下,信訪問題是回避不了的,信訪工作必須堅持不懈地抓下去。那麼怎麼抓呢?我理解,除了提高認識、明確責任、狠抓落實的總體要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下移工作重心、夯實基礎,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信訪問題的發生。可以説,這“三個意見”就是適應這種需要而出臺的抓基層打基礎的文件、固本強基的文件,也是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應運而生的文件。
豐富生動的實踐提供了有益借鑒。近年來,各地各部門以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全力推動“事要解決”為目標,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形成了很多彌足珍貴的經驗做法。在全面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去年下半年,中央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中央和國家機關幹部下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三項活動,並在實踐中釋放出“一舉數得”的複合效應,為實現確保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全順利舉辦,確保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活動圓滿成功,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三個“確保”的目標作出了應有貢獻。成功的實踐是制定出臺機制規範的基礎,正因為有“三個重要舉措”的成功實踐,才有了“三個意見”的呼之欲出。
中央領導同志的親自指導提供了有力保證。北京奧運會後,中央領導同志對如何借鑒奧運會期間信訪工作的成功經驗、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問題尤為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導。“三個意見”起草過程中,廣泛徵求了各地各有關部門的意見,中央領導同志百忙之中多次研究討論、親自審定修改。我們深切地感到,“三個意見”的出臺是中央正確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集思廣益的結果。
記者:我們感到“三個意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提出的要求和部署的任務也比較多,在學習貫徹中怎樣才能比較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
王學軍:全面理解和深入把握其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是貫徹落實好“三個意見”的基礎和前提。我體會,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個意見”的指導原則是信訪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即:暢通信訪渠道,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嚴格依法按政策辦事,強化思想疏導工作;抓住重點和關鍵,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大督查力度,推動工作落實。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個意見”的目標設定是把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屬地。領導幹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主要任務就是通過面對面接待信訪群眾,推動領導幹部在一線了解掌握情況,在一線發現解決問題,在一線溝通與群眾的感情。機關幹部下訪,主要任務就是檢查地方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情況,指導推動及時就地化解矛盾;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從中央層面提出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的意見和建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主要任務就是對矛盾糾紛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做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鎮、大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個意見”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抓規範促深入、促提高、促實效。應該説,這三方面的工作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而且有的起步很早,但很多還是不規範、不完善、不到位。“三個意見”把各地一些富有特點、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總結概括,把“自選動作”轉化為“規定動作”,但對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貫徹落實留有創造空間。 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個意見”是對強化領導責任提出的明確要求。對主要負責同志提出了明確要求,要親自抓、負總責,充分體現了胡錦濤總書記反覆強調的“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要求,也是壓實“一把手”責任的關鍵之舉。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提出了明確要求,把領導幹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幹部下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落實工作責任及執行工作紀律提出了明確要求,凡因決策不當、工作不力、玩忽職守、不認真解決信訪問題而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據有關規定嚴格追究責任。
記者:制度的生命在於落實,抓落實既要抓住重點,也要堅持正確方法,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您認為貫徹落實“三個意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王學軍:這個問題問得好,抓住了關鍵、切中了要害。我認為在貫徹落實中應注意突出五個方面。
一是充分發揮機制效應。體制機制具有根本性,抓落實中應搞好結合,即:與貫徹落實《信訪條例》相結合,對《信訪條例》實施四年來的情況進行一次“回頭看”,檢查“一個目標、兩個規範、三個責任”的落實程度,進一步發揮《信訪條例》作為工作法規的標誌性作用。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相結合,努力做到:信訪工作定位進一步明確,並切實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信訪工作新格局日趨完善,齊抓共管的合力效應充分發揮;信訪工作法制化不斷加強,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進一步形成;責任主體的責任到位,信訪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夯實,基層化解矛盾的能力明顯增強;信訪部門自身建設全面加強,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與形勢和任務相適應。與貫徹落實關於違反信訪工作紀律責任追究的《解釋》和《規定》相結合,對那些應在基層解決而未得到解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典型案例進行“倒查”,進一步樹立“誰製造問題、誰承擔責任、誰受到追究”的工作導向。
二是準確把握當前信訪形勢。當前信訪形勢受宏觀經濟各種因素的影響,表現出新的特點,這就是我們當前面對的實際情況和面臨的嚴峻考驗。這就要求我們既要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一些長期積累的信訪“存量”,又要正確研判和認真應對當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預防和減少信訪“增量”;既要著眼于切切實實地解決信訪問題,又要十分注意網上輿情、網上群體性事件等新的訴求表達形式,唯此才能增強主動性,富於創造性。
三是切實夯實工作基礎。絕大多數信訪問題發生在基層,絕大多數應該也能夠在基層得到有效解決。夯實工作基礎,關鍵在縣一級。要大力夯實鄉鎮(街道)、村組(社區)的基礎,牢牢築起縣一級的防線,真正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夯實工作基礎,重在能力建設。要以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為核心,不斷提高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應對複雜局面和善於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把握全局和善於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堅持依法按政策辦事和善於做思想疏導工作的能力。夯實工作基礎,根本是轉變作風。要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意志品格和不圖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境界,力戒浮躁心理,克服漂浮作風。
四是高度關注政策效應。通過信訪看政策,通過信訪研究和完善政策。著力解決政策不落實的問題,切實抓好中央業已出臺的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實到位,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更要突出抓好民生政策的落實到位。著力解決政策不完善的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完善或制定新的政策,使之與時俱進,推動信訪突出問題的成批解決。著力解決政策不週全的問題,在制定出臺政策特別是出臺涉及各類群體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時,兼顧各方利益,注意政策的連續性、平衡性和關聯性,絕不可為求得一時、一事、一地問題的解決而引起新的攀比和新的矛盾。
五是切實加強信訪部門建設。按照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定位,信訪部門擔負著繁重的任務。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把信訪部門建設成為“工作一流、群眾滿意”的部門這個總要求,發揚潘作良同志“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崇高精神和“奮力拼搏、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落實、落實、再落實上狠下功夫,進一步解決好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責任、感情、作風、能力、創新問題,努力鍛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有思想、特別能作為”的高素質信訪幹部隊伍,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