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6日舉行的2009國際天文年(中國)紀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建生院士表示,由於在天文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參與度不夠,我國亟須加強在天文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
陳建生説,目前美歐等國正在計劃建造口徑30—40米級地面光學/紅外望遠鏡。這些無一不是國際大合作的結果。中國沒有參加其中任何一項國際大型天文觀測設備的建設,也鮮有國際天文機構直接參加中國主導的大型天文觀測設備的建設。今天,大型天文觀測設備在造價、製造技術等方面的要求,已經超過任何單獨一個國家的力量。甚至建成後獲得的海量科學數據的分析與研究也不是一個國家的科學家能完成的。
陳建生建議,目前國際上正在籌建口徑30米級的地面巨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積極邀請中國參加。這是本世紀難得的一次機會。他認為,我國應有選擇地參加國際天文大型設備的建設和運作。除了參與其他國家主導的設備建設項目,我國也可以吸收國際科研機構參與以我國為主導的大型設備的建設。我國已在南極最高點冰穹A建立崑崙站,很可能是地面上最好的天文觀測臺址。抓住這一機遇,我們將有可能發展以我國為主導的國際天文臺。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趙剛介紹,在空間天文方面,我國正積極參與中法合作天文衛星“空間變源監視器”和中俄在世界空間紫外天文臺的研製和建設。
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主辦,中國天文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共同承辦,北京天文館協辦。聯合國駐華機構、各科研機構及社會各有關方面代表等共800人參加。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白春禮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院士,科技部副部長杜佔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副秘書長IanCorbett博士出席會議。(記者 徐玢 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