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領導人號召“依靠群眾”共克時艱

時間:2009-03-09 10: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 題:中國領導人號召“依靠群眾”共克時艱

  新華社記者 伍曉陽 王攀

  在集中力量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中共高層在此間兩會上向官員們發出了“依靠人民群眾共渡難關”的呼聲。觀察家認為這是中國克服當前危機的重要著眼點。

  胡錦濤5日在參加江蘇團審議時強調,我們的幹部只有同廣大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才能贏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從而形成無堅不克、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

  溫家寶6日在參加甘肅團審議 時説,始終堅定信心,始終依靠人民,是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這都表明,應對金融危機不是少數幾個“精英”的事情。此次人代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對“群眾路線”作了高調表述,比如,政府要“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人民群眾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什麼,贏得人民群眾的充分理解、廣泛支援和積極參與”,政府工作人員應當“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排憂解難”。

  連續3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廣東省汕尾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蔣海鷹説,這是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群眾路線”最集中的一次,表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希望通過體察民情、傾聽民意、集聚民智,更好地應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局勢。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産黨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也是黨80多年來的優良傳統,”這位長期研究黨建理論的專家説,“如果黨脫離了群眾,不要説戰勝眼前的金融危機,就連保持社會穩定、減少群體性事件都做不到。”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副書記李紀恒説,現在一些幹部“習慣於浮在機關、住在城裏,熱衷於迎來送往,忙碌于文山會海”,對老百姓的事總是推脫躲讓,導致一些地區的幹部和群眾關係越來越疏遠。“在複雜形勢下,各級領導幹部急需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今年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溫家寶提出了總額高達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希望通過大規模增加投資拉動國內需求,進而保證實現全年經濟8%左右的增長目標。

  代表委員認為,這些措施能否順利實施,能否在基層得到貫徹,大額投資能否起到作用,關鍵還要看13億人民是否理解、支援和擁護,要看“所有計劃”能否使民眾真正得到實惠,而不是變成“面子工程”和“政績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嶺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育彪説,“關鍵在於讓人民群眾有知情權,然後人們就會參與、表達和監督。這樣就能有效地減少浪費和腐敗,讓政府工作更加廉潔高效。”

  一些人大代表則表示,號召政府工作人員加強“群眾路線”,不僅有利於監督政府投資,還有利於更好地建設“陽光政府”,進而增加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賴與認可。

  來自雲南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白鳳芝説:“老百姓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什麼以後,才會消除資訊不透明帶來的不信任感,才能辨別政府所考慮的、正在推行的政策,是不是維護了我們的切身利益。”

  蔣海鷹説,“群眾路線”在今年兩會期間再煥光彩,可以追溯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較早前闡述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以及這些年來中國政府對貫徹“科學發展觀”持續不懈怠地倡導推行。

  她説:“隨著中國的社會結構和不同階層間的利益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黨也在新時期為其優良傳統賦予了新內涵。”

  隨著時代變遷,“群眾路線”的工作方式也悄然變化。蔣海鷹説,除了依然鼓勵和要求各級黨員幹部深入基層調查國情民意外,一些資訊化時代的新辦法和新舉措也被推廣。比如中國各級領導人也習慣於通過上網來聽取民意、吸收民智、採納民諫。

  “現在,我們會通過調研、實踐和集體對話等新做法,幫助黨員學好‘群眾理論’這門課程,”蔣海鷹説,“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方式和渠道,讓‘群眾路線’能更深入地落到實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