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

時間:2008-10-30 08: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紀念改革開放30年高層論壇暨國家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日前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行,林毅夫等國內外知名經濟學家共聚一堂,對改革開放30年來的歷程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林毅夫:

  中國平穩快速增長是對世界最大貢獻

  5月底出任世界銀行副行長並兼任首席經濟學家後首次回國的林毅夫,在演講中探討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高速發展之謎。他説:“如果想找一個詞彙來描述改革開放的進程,那就是‘奇跡’。30年時間,沒有人真正敢奢望中國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尤其是在經濟發展速度上、開放程度上和中國對全球經濟穩定的貢獻上。”

  過去30年中,中國經濟快速發展,GDP年均增長超過9%,2007年GDP達到3.61萬億美元。截至2007年,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由改革開放前的2.5億人下降到現在的不到1500萬人。

  林毅夫認為,實行本土化政策,不斷整合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奇跡的重要經驗。

  談到全球性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他認為發展中國家受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影響出口會急劇減少,同時也將面臨投資資金緊缺的挑戰。

  不過,林毅夫指出,金融危機對於中國市場的波及程度目前仍有限,中國經濟前景依然樂觀。他説,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三道防線。一是充足的外匯儲備,二是仍實行資本管制,三是財政收入比較高,有能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

  “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想找到一個不受衝擊的避風港並不現實,但相比之下,中國所面臨的狀況是最樂觀的,也是最安定人心的。”林毅夫説,“中國如果能夠維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將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丁學東:

  鞏固改革開放成果需解決四大問題  

  談到中國今後改革開放的發展前景,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説,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進一步表明瞭中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中國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立足國情,在更深層次、更大範圍推動改革開放,更好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丁學東説:“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已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初步形成了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作用的現代市場體系,同時中國在推進政府職能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理順商品和要素體系,深化財稅體系、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金融體系,優化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等方面,都邁出了重要步伐。市場經濟在法制框架下運作得更為有序和高效。”

  他認為,中國下一階段要深入分析現階段內外矛盾,理性制訂未來規劃,主要從四方面入手鞏固改革開放30年成果:一是通過體制改革、制度創新,釋放中國經濟的潛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這其中涉及到農村經濟體制,政府職能轉變,財政經濟體制等多項改革任務;二是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並使經濟發展惠及百姓,帶動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品質,優化産業結構,走現代化集約化發展道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四是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尤其是根據未來一段時間國際經濟金融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對國內宏觀調控趨向、各項政策間協調配合以及國際政策經濟協調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杜大偉:

  中國漸進式改革方式值得借鑒

  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是一個奇跡,中國經濟對世界又有何啟示?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認為,儘管中國的經驗不能直接被其他國家所效倣,但中國處理問題的方式值得別國借鑒。

  他説,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的改革是漸進式的,採取了現實的政策;其次,中國一直積極同時謹慎地進口、吸引外資,因此,儘管道路崎嶇不平,但是中國不會面臨嚴重的挑戰和問題;第三,中國的投資環境非常好,有了好的投資環境才有好的投資結構,這使得很多投資商願意來中國。

  “我認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方法,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實際上有同樣的發展水準,但因為中國的方法比較正確,所以超過了其他國家。”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