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 題:新醫改透露的“新”動向——專家解讀醫改意見亮點
“新華視點”記者
千呼萬喚終出來,14日,《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全文公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歷經兩年多時間的“長跑”,醫改意見為13億人看病就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藍圖?透露了我國醫藥衛生發展的哪些“新”動向?就人們關注的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曾參與《徵求意見稿》討論、起草的專家及業內人士。
政府主導:維護百姓健康政府責無旁貸
〔醫改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要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加強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同時明確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準,促進社會和諧。
〔新聞背景〕上世紀80年代,我國曾一度對衛生醫療機構實行放權、讓利、搞活,實行鼓勵創收和自我發展的政策,以增加醫療服務供給,緩解“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等突出矛盾。
但隨之出現的是,政府投入不足,醫療機構趨利明顯,醫藥費用迅速上漲,老百姓負擔加重。據了解,我國衛生總費用由1980年的143.2億元猛增到2006年的9843.3億元,增長了68倍,同期政府和社會投入由78.8%下降到50.7%,個人支出由21.2%增加到49.3%。
〔專家解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葛延風:強化政府責任是《徵求意見稿》中一個明確的方向。政府很好地肩負起規劃的責任,醫療資源的佈局就會更合理;政府投入責任不斷強化,群眾的醫療負擔就會逐步降低。
傾向基層: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農村和社區是重點
〔醫改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將建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品質。《徵求意見稿》同時提出,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新聞背景〕一些基層醫院幾天等一個病人,而病人在城市大醫院卻是幾天也排不上號。大醫院門庭若市,社區醫院則門可羅雀。
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平衡,導致“看病難”突出。據了解,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農民缺醫少藥的狀況還沒有真正改變,不少群眾長途跋涉,異地就醫,增加了就醫困難,也加大了經濟負擔。
〔專家解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林洪生:大力發展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城市社區醫療服務體系,不僅是平衡衛生資源的分佈,更重要的是有利於緩解老百姓“看病難”之苦。如果基層醫療機構、二級醫院、三級醫院都能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一些多發病常見病在基層就能解決,老百姓就不用進大醫院了。
但她同時表示,農村和基層衛生機構不僅要以方便、廉價吸引老百姓,保證服務品質、提升服務能力和水準更為關鍵。
全民覆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居民
〔醫改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
〔新聞背景〕我國44.8%的城鎮人口和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絕大多數居民靠自費看病,承受著生理、心理和經濟三重負擔。2003年,中國農民的年每人平均收入為2622元,而平均一次住院要花去2236元。
因沒有醫療保障,城鄉低收入人群常常會因為經濟負擔過重而放棄住院。調查發現,城鄉低收入人群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達到41%。
2003年開始,國家組織在全國農村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已覆蓋全國農村地區90%以上的人口。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也已在200多個城市推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專家解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徵求意見稿》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並且也已經著手在做了。“這點確實抓住了問題的癥結。因為醫療費用高,往往是一個人生病全家都被拖垮,如果有比較好的醫療保障體系,‘看病貴’就能有所緩解。這項制度是在看病就醫方面給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
他説,新農合製度、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三者為實現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奠定了基礎。實現“全覆蓋”關鍵還要逐步提高保障水準,更加有效地發揮功能。
均等化:城鄉居民均享受公共衛生服務
〔醫改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均等化提供。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向城鄉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新聞背景〕一段時間來,我國衛生工作中的“重醫輕防”“重城輕鄉”等弊端明顯,我國基層公共衛生機構功能弱化,縣級以下公共衛生機構只有三分之一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另有三分之一甚至癱瘓。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的嚴重缺陷。
〔專家解讀〕葛延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這意味著我國居民將不受年齡、地域、職業等限制,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衛生服務。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是實現“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前提,堅持預防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準、提高衛生投入績效的最重要手段。
公益性:為公立醫院改革標定航向
〔醫改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從有利於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監管出發,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同時明確,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範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作機制改革。
〔新聞背景〕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機構的主體,但面臨著經費不足、自謀生路的壓力。據了解,目前政府每年投入約佔公立醫院經費的15%,其餘部分都得靠掙錢自籌。
醫院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出現一些“趨利”行為,“公益性”弱化。一些公立醫院中,藥品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半壁江山。大處方、大檢查等現象屢見不鮮。而且醫院的趨利動機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醫患關係的緊張。
〔專家解讀〕葛延風: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原則是《徵求意見稿》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醫院只想著賺錢、盈利,群眾‘看病貴’問題就難以解決。”
他同時指出,由於公立醫院的改革比較複雜,《徵求意見稿》中提出了一個穩妥的做法,那就是近期先開展試點,然後通過實踐、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找到符合國情的方案。
林洪生: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支援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如果公立醫院不用費心去自籌經費,醫務人員就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治療病人、提高業務,也就會更多考慮患者的利益,醫患關係也將得到緩解。
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減輕群眾藥費負擔
〔醫改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産或集中採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産環節利潤水準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確保基本藥物的生産供應,保障群眾基本用藥。
〔新聞背景〕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的藥品,經過定價、銷售等環節後,到患者手裏可以高達幾百元。近年來,藥價虛高成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儘管多次降價,但老百姓感覺並不明顯。據了解,2007年,在醫藥糾風專項治理工作中全國分3批降低了726個品種藥品價格,降價金額達100億元。
〔專家解讀〕林洪生:生産環節的混亂無序和使用環節的不規範是導致藥價虛高的重要原因。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招標定點生産或集中採購,這將規範藥品的生産,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同時還將減少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有利於擠掉藥價中的水分。
同時,還要逐步改革以藥補醫的機制,切斷醫生、醫院與藥品銷售商之間的利益鏈條,以降低老百姓的藥費負擔。(參與采寫記者:周婷玉、王茜、顧瑞珍、吳晶、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