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江國成)根據中國政府網23日發佈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我國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耗資1萬億元,完成四川、甘肅、陜西重災區災後恢復重建主要任務,使廣大災區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達到或超過災前水準,努力把災區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生態文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
《規劃》的具體目標包括: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即基本完成城鎮和農村居民點恢復重建,災區群眾住上安全、經濟、實用、省地的住房;有勞動人口的家庭至少有一人能穩定就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災前水準;災區群眾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有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公共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務。
國務院辦公廳23日在中國政府網上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印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以及規劃全文。
《規劃》全文約25000字,15章,涉及重建基礎、總體要求、空間佈局、城鄉住房、城鎮建設、農村建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産業重建、防災減災、生態環境、精神家園、政策措施、重建資金、規劃實施等。
《規劃》前言指出,災後恢復重建關係到災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舉全國之力,有效利用各種資源。通過精心規劃和組織實施,重建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使災區人民在恢復重建中贏得新的發展機遇,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上述規劃的規劃範圍為四川、甘肅、陜西3省處於極重災區和重災區的51個縣(市、區),總面積132596平方公里,鄉鎮1271個,行政村14565個,2007年末總人口1986.7萬人。
根據《規劃》,受災群眾安置主要在規劃區內就地就近安置,不搞大規模外遷。人口安置的對象主要是耕地和宅基地因災嚴重損毀、無法在原村民小組範圍內生産生活的農村人口;堅持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為主,尊重本人意願,實行農業安置與務工安置相結合。少數民族人口的安置應尊重其生産生活習俗,原則上在本民族聚居區安置。
《規劃》指出,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經測算約為1萬億元,中央財政按照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30%左右的比例建立中央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通過地方政府投入、對口支援、社會募集、國內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國外優惠緊急貸款、城鄉居民自有和自籌資金、企業自有和自籌資金、創新融資等,多渠道籌措恢復重建資金。
為編制上述規劃,國務院成立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災後重建規劃組,組長單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組長單位為四川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成員單位包括陜西、甘肅省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數十個部委和直屬機構。
規劃制訂過程中,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實地考察,並將規劃徵求意見稿正式向國內外公佈,廣泛徵求意見,並採納了一大批建議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