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會媒體大戰 中外媒體“拭目以待”奧運中國

時間:2008-02-27 08: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記者白旭 顧錢江)作為每年中國政治日曆上重要一頁的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今年將因為推進實現十七大提出的發展目標和五年一次的換屆引人注目,而另一項可稱“空前”意義的是:2008年中國兩會將打上濃重的奧運色彩。

  第29屆奧運會將於今年8月在北京舉辦。準備投入中國兩會媒體大戰的中外記者們説,奧運題材將是今年採訪的主要興奮點之一。

  《芝加哥論壇報》北京分社社長歐逸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奧運之年的這次兩會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我們對會上可能提出的為辦好奧運會所做的新決定很感興趣”。

  “奧運話題將是我們今年兩會報道的重中之重。”上海《文匯報》副主編馬申説。

  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不少“涉奧”重要人物將可能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比如前世界冠軍鄧亞萍、奧運冠軍劉翔、女網“金花”晏紫等。在會議開幕之際,奧運背景的代表、委員將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遭遇眾多記者的“圍追堵截”。在團組討論時,他們也會受到記者的特別關注。

  今年1月,胡錦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奧運會和殘奧會籌辦工作。觀察人士相信,作為討論國家大政方針的兩會,必然會對如何辦好奧運鋪陳更多的筆墨。

  “中國會有什麼與奧運相關的新的舉措,我們將拭目以待。”歐逸文説。

  期望從兩會中找到答案

  2008年被稱作“奧運年”,這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國,其意義已經遠遠超越賽事本身,而演化為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全面關注。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及通脹壓力,一些海外媒體禁不住提出疑問:中國經濟在奧運年會不會滑坡?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還能夠保持持續的繁榮嗎?

  關心上述問題的人士期望著從今年的兩會上尋找答案,包括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宏觀調控措施和改革開放的新舉措,以及如何治理國內通脹等。

  與奧運有關的議案、提案和建議在近年的兩會上不斷增加,預計今年還會是一大熱點。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委員們在這一高規格議政場合,更加關注體育比賽之外的“大奧運”因素。

  在去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前乒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就提出了中國要提高“軟實力”,奧運會期間每個中國人都要肩負起“形象大使”的責任,以接待超過50萬人次的外國遊客。曾參與申奧的著名主持人楊瀾則對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吸煙的問題表示擔憂。

  在1月份閉幕的北京市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準”的奧運會獻計獻策,許多建議細緻入微,如民進北京市委委員徐定茂建議,奧運會舉行之時正值盛夏,一些著名景點和重要地段應當增設自動飲水機。

  “中國的機會”

  中國履行舉辦奧運會時有關媒體開放的承諾,為外國記者報道中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方便。觀察人士相信,在“奧運年”召開的中國兩會,將向外界展示更大的透明度。

  隨著奧運會舉辦的日期日益臨近,外國媒體的奧運報道也在升溫。

  全球最大的奧運會電視轉播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開設了專門的北京奧運會頁面,而日本共同社的奧運記者團空前龐大,其駐京記者松井圭透露,以往奧運會該社只派去專職體育記者,這次則是經濟、時政、國際等部門同時參與。

  從奪金猜想到火炬傳遞,從奧運場館建設到北京的空氣品質和交通狀況,都成為外國媒體報道的熱門題材。

  “中國希望把第29屆奧運會辦好,還意味著要消除國外的一些顧慮。”歐逸文説:“這對中國來講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機會,讓中國向全世界展示其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上海《文匯報》副主編馬申表示,由於上海將舉辦2010年世博會,他最關心北京奧運三大理念如何落實,即“科技奧運”、“綠色奧運”和“人文奧運”。

  今年是奧運決勝之年,又適逢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馬申説,這是一個有意味的巧合,也是《文匯報》兩會報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考慮到去年十七大對境外媒體的空前開放,今年兩會上國內外媒體的一場大戰在所難免。”馬申説。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