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理念 轉變發展方式
--從地方兩會看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郭奔勝、張曉晶、朱薇)少了對GDP的盲目追求,多了又好又快的發展理念;少了對環保的概念化表述,多了對節能減排的具體部署。最近在各地召開的兩會上,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並對指導實際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折射發展新理念
新階段凸顯發展新理念。地方兩會以怎樣的態度總結過去,又以怎樣的態度謀劃未來,各地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答案--科學發展。
一份份政府工作報告凝聚著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産業結構調整任務較重的江蘇,總體實現小康的漂亮成績單並沒有擋住代表委員審視問題的視線。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一些代表提出,高新技術産業産值比重要提升到28%以上,這一建議被採納。針對提前一年實現“關閉3000家小化工”的目標,江蘇一些政協委員提出,必須解決小化工“關而不死”的問題,為此,“蘇北提高化工項目投資門檻”的建議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為什麼政府花錢增加的比例會比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比例還多呢?”“這些錢都花哪去了?”在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眾多省人大代表審議政府預算報告時頻頻發問。代表委員對財政預算的“火眼金睛”催生了透明預算--目前,廣東省級21個地級以上市全部建立了“實時線上財政預算監督系統”,人大代表可以及時掌握財政資金的收支及預算執行情況,開展經常性監督。
“我們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良好生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優美環境。”雲南省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的強烈呼籲,得到政府部門的積極回應,聲勢浩大的“七彩雲南保護行動”方興未艾。
十分需要保持發展速度的年輕直轄市重慶市接受代表委員的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搬遷改造重鋼等69家環境污染安全隱患重點企業;人口大省山東提出今年再關停小火電裝機容量130萬千瓦,淘汰水泥立窯85座、産能850萬噸,關停5萬噸以下草漿生産線;曾因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未完成年度目標而向人大代表檢討的山西省政府,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完成了節能減排的年度任務,但代表們仍建議政府再淘汰佔工業産值10%的落後産能。
以人為本方能端正“發展觀”。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各地兩會更加突出地重視民生。吉林、遼寧等省提出,財政支出把“普惠民生”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財政並不寬裕的陜西省提出“民生八大工程”,並據此編制出了第一個省級五年中期“民生預算”,從財政體制上解決了對民生問題持續投入的難題。重慶市提出,未來5年增加經濟適用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房屋建築面積超過30平方米,農村居民每人平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對一座山城來説,這是一個艱巨的民生目標。
在各地政府的莊嚴承諾中,科學發展觀折射出指導實踐的真理光芒。
把對科學發展的理解引向新高度
地方兩會會場,代表委員以他們的責任和智慧推動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砍樹就是在拔我們自己的氧氣管。”山東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宋傳傑焦慮地説,在開發建設中應該首先保護好城市的“綠肺”。“但現實是,還是有很多枝繁葉茂的成樹被活活砍掉,很多未經技術指導的樹木移植也以失敗告終,令人痛心。”他提出切實保護城市大樹的建議,受到了城建部門的重視。
“如果守著粗放式發展不轉變,我們的工廠恐怕要建在空中了。”在江蘇省第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來自蘇州市的人大代表説。在場的江蘇省領導回應:這絕非危言聳聽,工業發展再也不能走“戶戶點火、村村冒煙”的老路了,“工業向園區集中”是最緊迫的選擇。
不走“環境換取發展”老路。在今年的重慶兩會上,“重慶後花園”北碚區的生態文明之路得到代表們讚賞。北碚區從保護環境出發,拒絕了一個投資10多億元的水泥項目,這對一個欠發達區來説,要有很大的勇氣。
重慶市人大代表、北碚區委書記黃波説:“寧願發展慢一點, 也不能以破壞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快。”
山東省在代表委員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下,2007年超額32%完成年度關停小火電機組任務,關停容量居全國第一位。
傾聽代表委員關於科學發展的心聲,進一步成為政府的自覺行動。一些省市的兩會上,政府部門負責人帶領相關處室幹部到會,認真聽取代表委員的意見和建議。
在民主的氛圍中,各地兩會把對科學發展的理解引向新的高度。
以正確政績觀促進科學發展觀落實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這在各地兩會上形成了廣泛共識。
在河北省第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有一個令人大代表感到新鮮的議程:全省30個重點縣(市、區)和30個重點企業,直接向人大代表承諾節能減排目標。完不成任務的,縣長自動引咎辭職,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就地免職,民營企業停業整頓。省政府根據人大代表審議結果表示,將通報考核結果,作為對重點單位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評價體系評優創先實行一票否決,通過新聞媒體向全社會公開。
四川省部分政協委員在兩會上建議,鋻於當前不少地方政府的目標考核出現“自我化”(自説自話)傾向,當務之急是必須儘快打破封閉式的“官考官”方式,吸收人民群眾參與政府目標考核,實現“民考官”。廣東省政協委員劉紀顯提出,以GDP為主要指標的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辦法不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他建議對領導幹部實行經濟、社會“雙目標”考核。
“太湖藍藻暴發的教訓深刻喚醒了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更加自覺地檢討自己的發展行為,這正是所謂的‘壞事’變‘好事’。”江蘇省人大代表、無錫市委組織部長盛克勤説,無錫市從2007年開始,把各區縣領導班子的考核結果在媒體上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這對各級幹部重視環保、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個很大的促動。“一個不以科學發展為政績觀的幹部,很難再有大的做事舞臺。”
山東省下發《關於健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考核監督體系的意見(試行)》,引起了代表委員的熱議。山東省人大代表、棗莊市中區區長朱國偉認為,這是對全省各地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施的全新考核,“今後光快不好,光快不全,都不算是好政績”。
一些省份出臺的節能減排考核“硬碰硬”措施,也受到代表委員們的讚賞。江蘇省人大代表、徐工機械集團董事長王民説,考核就是要在幹部中鮮明樹立“以科學發展為唯一價值取向”,哪個地方、哪個單位、哪個企業科學發展搞得好,就重用哪的幹部,否則一律不評優不樹先,不提拔不重用。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夠把發展逼入科學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