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把歐洲企業關在門外
在一份將近600頁的新報告中,歐洲企業抱怨在中國做生意變得更難而不是更容易了。
由中國歐盟商會起草的這份報告涵蓋了從工業化學到行動電話和銀行業的中國經濟的所有領域。它描繪了一幅令人擔憂的中國商業環境圖景,充滿了中國對外國企業的歧視、專斷的法律規定,以及對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義務的濫用。
雖然中國多次對美國和歐洲的保護主義發出抱怨,這份報告卻表明中國是保護主義最嚴重的幾個主要經濟體之一。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約爾格 武特克警告説,“中國對歐洲的需要大於歐洲對中國的需要”。他指出,對於中國來説,歐盟是比美國更大的市場,中國對歐洲國家的出口占本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7%。
據世界銀行統計,在其執行的有關“經商容易度”的年度評估中,中國在181個國家中排名第83。這個新興的超級大國比肯亞、萬那杜和哥倫比亞等國的排名靠後,但比獅子山和白俄羅斯靠前。
但是現在,商業氣候正在惡化。武特克説,在很多領域“近年來的改革都出現了下降,在某些方面還出現了部分的逆轉”。他説,政府的干預在增加,對外資的限制也增多了。歐盟報告就中國如何改善當前的形勢提出了500多條建議,這些建議是從1400家在華運營的歐洲公司中收集來的。
報告特別對中國的合資要求提出了批評,這項要求意味著在某些領域外國公司只能持有合資公司最多50%的股份。在汽車行業,該要求規定中國公司能夠收購歐洲汽車製造商,但是外國在華製造商必須組建合資公司進行運營,而且,合資公司也只能包含兩家工廠。
同時,雖然中國承諾其4000億英鎊(4萬億人民幣)的刺激方案將被分配給本土和外國企業,但是外國公司在競標政府合同時卻屢屢受阻。歐盟報告説:“四家位於上海、山東和天津的外國風能公司對一項價值50億歐元的25套風力渦輪發電機項目的競標在第一輪中就被拒絕了。”
中國歐盟商會説,在中國的服務行業,外國公司被“完全排除”了。商會以西班牙阿馬迪厄斯公司(一家旅行預訂公司)為例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7年多了,但它仍然沒有賦予阿馬迪厄斯公司向中國市場售票和訂票的權利。
同時,武特克説,中國的許多技術規定和認證程式都“公然歧視”外國公司。報告以一家為中國的銀行業、通信業和公共運輸公司提供加密服務的匿名公司為例説,政府“突然”地要求其提供從安全商業規範管理局(OSCCA)獲得的新證書。報告指出:“沒有一家外國公司或者外國投資的中國公司從OSCCA獲得過認證。”
更多的問題還包括監管缺乏透明、缺少諮詢,以及對外國公司執行不公平的規定。
武特克還表示,政府很少對決策作出解釋。他説:“(政府)沒有對拒絕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提供實在的分析或證據,這對於消除保護主義的嫌疑沒有幫助。”(作者馬爾科姆 摩爾,唐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