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衛報:如何理解當前中國的儒學復興 

時間:2009-04-13 10:16   來源:中國網

  英國《衛報》2009年4月9日文章:中國的儒學復興 記者:提摩太加頓阿什 (Timothy Garton Ash )

  小時候,中國對我來説就是穿著刺繡長袍念著:“子曰……”的華人形象。後來,是毛時代收租院式雕塑的黑白照片。現在,則是接受過美式教育的中國學者,穿著深色西裝,用流利的英文告訴我,“孔子説的是……”

  現在在中國,儒學又回來了。中國學者于丹寫的《論語心得》賣出了一千萬本。她的書被稱為中國版的心靈雞湯。中國最負盛名的清華大學校園裏曾有一座毛主席的塑像,現在也有了孔子的。由國有電影公司投資的一部關於孔子的電影也將開拍,而周潤發將在其中扮演主角。此外還有儒傢俬塾。

  這種復興既是私人的,也是官方和社會性的。孔子説過,“和為貴”。2005年二月,胡錦濤主席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幾年後,溫家寶總理説,“從孔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其中他提到,“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

  在北京最大的孔廟的一個展覽上,精確的電燈光束在墻上打出了全球各地孔子學院的分佈。儘管這些孔子學院目前的主要功能還是教授漢語,但這個展出無疑表明,全世界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思想,並從中獲益。

  要解讀這場儒學復興,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也有更有意義的方式。簡單的辦法就是尋找儒家學説中的關鍵思想,來了解當代中國社會、政治,甚至是外交政策。但這種方法難免有些文化決定論的色彩,如同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説,“中國人是儒家信徒,所以他們就會這樣行事……”

  事實上,儒家有很多頗具差異的流派。政治理論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就將他們分為自由儒家,官方或保守儒家,左翼儒家和去政治化的通俗儒家(于丹的心靈雞湯)。更重要的是,儒家只是中國當代若干思想特色之一。當下中國社會和政治制度的很多特點完全與儒家理論無關,有些甚至完全相反。除了儒家理論,你還可以找出列寧主義、資本主義、道家、西方消費者社會、社會主義、中國法律傳統甚至更多思想因素。

  這正是決定了中國模式的思想組合,但卻仍未完全定型。因為中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説都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只有當中國更加發達之後,我們才能準確了解什麼是中國模式。同時,如果我們一定要給今日中國加上一個標簽的話,比儒家更準確的應該是調和主義。

  東西方互相之間的融合交流已經經過了幾個世紀,尤其是在最近兩百年中。文化純粹性根本是矛盾的説法。是的,在中國,儒家比天主教更重要,在加州則相反;但是西方思想在東方和東方思想在西方的影響都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此外,甚至在兩千五百年前中國和歐洲還完全未曾接觸的時候,孔子就闡述了和柏拉圖以及索福克勒斯同樣的問題,因為那是具有普世性的問題。

  所以,西方人了解儒家思想更有意義的途徑應是完全不同的。這可以從一個簡單的陳述開始: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對我們今天仍有教益。無數儒家學者在兩千多年裏不只是在不同時代重復闡釋孔子的思想,他們還加上了自己的認知。我們應該像閱讀柏拉圖、耶穌、佛陀或達爾文以及他們的闡釋者一樣,去閱讀孔子以及後來的儒家學者。這不是文明之間的對話,而是文明內部的對話。這才是讓我們優於動物的人類文明。

  就這種對話而言,我們大多數人要依賴於翻譯者。我現在北京,就在重讀西蒙萊斯(Simon Leys)翻譯的《論語》,其中有很多來自西方作者的交叉引用。有了萊斯的幫助,我發現相比歐洲人必須了解的另一個文化傳統《古蘭經》來説,《論語》更容易接近,也更令人愉悅,更有益。當然,有些段落還是很晦澀,還有一些部分,比如強調人治甚于法治,就和當代自由主義形成鮮明對比。但是孔子的大多數言論還是明顯具有新鮮而長久的人文主義色彩。

  我尤其推崇他對於互惠原則的謹慎表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應該怎樣服務於政治領袖?“勿欺也而犯之”。最好的是這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如果你覺得這些只是我們所熟悉的思想的另一種表述,《論語》中也有非常獨特的重點所在,比如擴大到祖先和後輩的家庭責任。在我們掠奪祖輩留下的這個星球的時候,這一點並非空談。今年早些時候,英國教育大臣建議英國學童學習孔子,結果得到了一些溫和的批評。但是為什麼不呢?我們不只會更加了解中國人,甚至會更加了解我們自己。

  (編譯:朱穎)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