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時報》2009年2月24號文章:中國招攬華人精英歸國 記者:大衛 皮爾森/ David Pierson 李丹/Don Lee
許多移民美國的中國人正返回故土,那裏有更美好的職業前景。
賈迅(音)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理論物理學博士生,他期望畢業前在華爾街找到一份和複雜金融公式打交道的工作。
但和10位招聘人員接觸後卻一無所獲,這名中國人轉向他拋在身後的國家尋找機會。
“我肯定要考慮回國,”27歲的賈説,他一直想先在美國立業,但現在卻頻頻把簡歷發給中國的聯繫人。“他們需要人回去。”
中國政府指望著像賈迅這樣的“海龜”——他們越過大洋後又學成歸來——幫助重組經濟並尋找廉價出口之外的擴展之路,中國已經依靠出口經濟多年。
去年年末,政府展開了一次很有進取心的行動來吸引他們回來,花費數百萬來吸引成功的投資家、銀行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回國就職。
在去年12月一場為期10天的招聘會上,來自中國的銀行、大學和政府機構在倫敦、芝加哥和紐約面試了超過4400人。
南方的廣州市建了一個價值3000萬美元的基金來吸引海外金融專家,同時深圳市正在考慮今年夏天在美國進行一次多個城市的招聘之旅。
在過去幾十年裏,點亮中國的經濟繁榮對許多海外華人就像一盞燈塔,吸引了美國和其他地方數以萬計的華人。
政府統計數字顯示,去年有破紀錄的5萬海外留學生返回中國,比前年多了6000人,更是2004年的2倍還多。
儘管沒有官方數據,專家估計回國的移民和在國外出生的中國人逐年增長。
據中國的官方媒體報道,上海有4000家留學生創立的企業,投資額超過5億美元。
張朝陽是中國知名網際網路門戶搜狐網的創始人,他就在麻省理工學習過。在中國頂尖的中國科學院,80%的人員都在海外學習過,中國工程院也有一半。
“現在,你能在上海找到你在美國已經習慣的大部分東西,我覺得這兒有更多機會。”畢業于哈佛商學院的葉衛剛説,他現在回國創立了上海永宣投資公司。
隨著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經濟放緩至2002年以來最慢水準,中國政府希望將來幾年更多海外華人回國。
通過尋求海外幫助“他們希望傳遞積極消息——政府很有遠見。”,杜伯(Clay Dube)説,他是南加州大學美中研究院副主任。“這是政治和公關層面的原因。另外的確意識到未來得需要這些人。”
上海金融業高管説感興趣的人太多,以至於他們一家就從招聘會帶回重330磅的簡歷。
儘管招聘會最終有多成功還不明瞭,據中國一家知名雜誌《財經》報道,上海的金融企業最近的確提供了53個職位作為此次招聘會的成果。
國家級媒體也報道了中國汽車製造商福田公司瞄準了底特律的失業人員,希望能雇用10個研發和生産銷售方面的專家。
中國吸引其海外華人的信心折射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繁榮以來,人們對國家前景態度的巨大轉變。
早些年間,許多中國學生更願意留在海外,那時中國還在努力從計劃經濟轉机型。
但近幾十年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回國的想法變得越來越有魅力,許多情況下中國對有抱負的人更有吸引力。
跨國公司開設辦公室,企業家建廠,沿海地區的城市生活水準也飛速提升。
“年輕一代對回國不再猶豫,”全美華人金融協會的亨利?張(Henry Zhang)説, “我認為這是個永久的轉變。”他的協會協助組織了最近在紐約的一場招聘會。
身在加州的張先生屬於上一代留學生。他于上世紀80年代之身攜帶245美元離開中國,來到德克薩斯大學學習物理。他知道去美國然後呆在那裏能為他提供最好的機會。
“以前你去美國然後再不回頭。你不後悔。你只是不得不一直往前。”今年45歲的張先生説。
現在張先生説他擁有中美兩個國家最美好的生活。他經常飛回中國,在一所國際商學院教投資課程。
他拒絕了在中國的全職工作機會,因為他覺得對於他的家庭來説很難讓他們離開美國。
上海是這些海歸留學生的主要目的地,正抓住此次全球經濟下滑所創造的機會將上海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與香港和新加坡競爭。
招聘會現在很平常。去年12月一次低調的活動上,一群海歸邀請了65名海外華人在浦東區的萬豪酒店待了兩天,浦東是中國的金融港和上海證交所所在地。
這次招聘會受到浦東區政府支援,給銀行經理人和獵頭們一個和像威爾 魯(Will Lu)這樣的人交際的機會,魯在洛杉磯一家商業銀行工作。
34歲的魯先生是上海人,畢業于南加州大學的馬歇爾商學院,他參加該活動是為了和政商兩界的關鍵人物建立關係。
“和在華爾街一樣,你得結識一些人,才能進入這一行,”他説。
浦東是魯一個月內參加的第三場類似招聘會。其他兩場分別在北京和廣州。
魯2001年離開中國時,他記得他和朋友被美國和美國的機會所吸引。他説那種吸引力還在,但金融危機加速了轉向東方的速度。
他説,“世界的焦點會轉到中國。”(編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