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12月17日文章,原題:東盟加強合作應對中國崛起
由10個成員國組成的東盟所批准的聯合憲章週一生效,這意味著東盟向著成為聯合經濟體又邁近一步。未被寫入憲章正文的是成員國的另一個希望———一個更團結的地區將改善對中國的議價地位。
中國崛起成為經濟強國不僅是東盟為保持吸引外資競爭力而加強融合的動機,也是各成員國採取民族主義利己政策的原因。中國不斷壯大的經濟力量及在該地區的“軟實力”外交,主要依賴雙邊而非多邊協議。東盟憲章的理論結果是,與單個國家相比,一個更強大的集體將對中國擁有更大的議價權。不過,中國大肆宣傳的“軟實力”仍有可能使東盟共同體遭遇失敗。
中國精心部署的雙邊援助、貸款和貿易協定等,已成為北京在東南亞創建有利於中國利益的宏大戰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美國為遏制所謂的“中國威脅”而通過安全機制來接觸該地區時,地區許多成員國卻都把北京視為需要追逐而非驅逐的對象。
雖然中國直接援助金額仍比不上西方,但如果加上低息貸款、投資特別待遇等,北京將成為該地區最大的雙邊援助國之一。另外,通過一些象徵性幫助,如援建中文語言學校、赴華留學的獎學金、政府官員的學習之旅、高級官員的外交訪問等,中國向該地區釋放了足夠的善意。
東盟經濟共同體于2010年初步形成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也將同時實施。這一自由貿易區將覆蓋18億人口,成為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世界第三大貿易集團。
有分析人士擔心,中國在東盟地區影響力的增長是以美日利益為代價的,中國的長期野心可能是創建類似于美國在南美的門羅主義勢力範圍。但是,從目前看這一觀點是牽強的。
許多分析家認為,中國當前在這一地區的野心大部分在於經濟。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同東盟的貿易額在迅速上升,並將超過美國。東盟是中國在全球唯一保持貿易逆差的地區。報告認為,隨著東盟經濟體越來越依賴中國,對華融入程度越來越高,中國通過軟實力釋放的影響力還將進一步增強。
加上美歐經濟陷入衰退,這一趨勢將得到加速。分析師表示,歐洲花費數十年才實現真正的經濟一體化,東盟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尤其當成員國之間仍存在內部分歧和偏見時。這意味著即使通過了旨在推進一體化的新憲章,東盟國家仍將繼續受到中國雙邊政策的引誘。(作者布賴恩 麥卡丹,王秀森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