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報》11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藝術的復興
擁有2萬億英鎊貿易順差的中國,在經濟實力將引領全球的時候,其國內藝術也蓬勃發展起來。在世界同時代藝術家中,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藝術家們的作品最受歡迎。
“藝術價格網”和金盛保險有限公司每年都會對全球藝術品拍賣情況進行調查,對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全世界舉辦的2900場拍賣會的調查顯示,前500名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中,前10名中有2位是中國人,分別為王光宜和彥佩明(音譯);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名列第8;英籍印度裔藝術家阿尼什 卡普爾名列第18位———這真是被西方藝術統治了500年的藝術品市場具有“地震效應”的轉移。
在拍賣會上前10位最大的作品賣家中,有6位來自亞洲,5位是中國人。業內人士稱,10年內,“亞洲藝術”這個詞將像現在的“西方藝術”一樣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
調查稱:“2003年到2004年,由100位中國藝術家作品拍賣所得的收入達到86萬英鎊,在過去12個月內,這100位藝術家又拍賣了2.7億英鎊的作品,其中有3位藝術家的拍賣額度都超過了2600萬英鎊”。
香港亞洲當代藝術館經理達 芬奇常説:“這些藝術家都是從毛澤東時代成長起來的,曾經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目睹了社會的巨變,這些都給他們的創作帶來了靈感。”
英國藝術家查爾斯 薩其最近在倫敦切爾西地區開了一家專門展示中國新生代藝術家作品的畫廊。之前,他一直認為中國的藝術非常媚俗並偏重模倣,但現在感覺不一樣了,他説:“我的原則是,如果你能把這些作品擺在美國的惠特尼博物館進行展覽,那麼就沒有人會説‘這對於一個中國藝術家來説是個極高的榮譽’,因為一切都已順理成章。” (作者約翰遜,王紅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