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蘭郡新聞》(newsdurhamregion.com)2008年11月3日文章:新生活,新學校
當索菲 陳2001年2月初到加拿大的時候,天氣寒冷,舉目望去只有一些稀稀拉拉、面目難看的樹木。
她已經記不太清楚,當那年11歲的她離開當時所知唯一的生活,飛到世界另一頭開始新生活時,到底有怎樣的感受。索菲在進入加拿大學校的第一天,隱隱覺得她會遇上許多難堪的事。
“當時的情況記得不是太清楚了,我想我還沒有適應這樣的學校,”索菲説。“頭幾天我完全迷茫了,這裡的教育從結構上,和中國教育完全不同,” 索菲來到加拿大後不久,就以優異的成績成為學校的尖子生。她現在的身份是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名醫科學生。不過在一開始,她不得不適應這個新國家的特別環境。
儘管一開始索菲還是有點語言上的障礙,但她很快發現這裡的人們非常友好。在ESL(非母語英語教程)的課堂上,老師語速儘量放慢。並且多使用簡單句子和其他明瞭的方法教導索菲。7年級時,她結束了ESL課程,這讓她有些不習慣,不過父親為她打氣,鼓勵她繼續提升自己。
有時索菲會有壓力,因為她懂的還是太少。數學倒是易如反掌,但是語文和科學小組課程讓人頭大。她只好在這些科目上面加倍努力,先搞清楚問題,再著手解決它們。 “新移民首先要了解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索菲説。
索菲認為,中國文化有些過於保守。在中國,她每天早上7點半就要起床,到學校後大家要集體做操,然後唱國歌,接著是聽校方宣佈一些校務。“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座位,排成了整齊的方陣。”索菲回憶到。“學生都坐的直直的,回答問題時會舉手,被老師抽到才能起來問問題或者回答問題。所有學生穿得都是一樣的衣服,上課時也沒有什麼交流。”
“來到加拿大後,我發現加拿大的學校氛圍非常自由。家庭作業很少,不像在中國那麼繁重。”她説。
中國小孩過的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早起,到學校;晚上,回家吃飯、做作業;然後繼續做作業,睡覺。週六還有週末補習等著他們。索菲解釋説:“學習這樣辛苦,是因為在中國學生人數眾多,競爭非常激烈。”
加拿大學校的教學中心是個人的發展,確保學生是多元化發展,儘管他們也要通過測試和作業來升學,但中國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一考定終身”(索菲説現在這樣的制度已經大有改觀),中國學校也不注重社會實踐的學習教育。
“在中國,分數是第一位,如果你沒得到一個好的分數,你的未來可能前途暗淡。”索菲説。孩子們必須要考個好分數,才能升入好的中學和大學,然後憑著高分進入工作崗位。“這就像一場特別的《倖存者》節目。” 不過中國教育體系也有優點。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學習,從而發奮努力獲得成功。
“父母對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壓力,”索菲説。獨生子女政策讓現在的父母將他們所有的希望和夢想都壓在了自己的獨子肩上。“家長嚴格的照看下,能決定你命運的東西只有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