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23日文章,原題:世界金融危機,中國一枝獨秀
中國是世界金融危機的救世主嗎?直截了當地説:不是。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認為,“目前中國僅能自保,並由此成為亞洲經濟區的一個穩定因素。”伍德克是在亞歐峰會開幕前説這番話的。從本週五開始,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大約40名歐洲、亞洲國家及政府首腦將雲集北京,出席為期兩天的迄今最大規模的亞歐峰會。伍德克還説,“中國不可能幫助歐盟、日本或者美國走出泥潭。”作為位居德國之後的全球第四大經濟實體,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德國也不行。”
用“毫發未損”來形容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雖然略顯誇張,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確顯得固若金湯。官方數據表明,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下滑至9%,但前9個月的累計增長率依然接近兩位數字(9.9%)。全球性的景氣低迷以及出口受挫是折損經濟成長的兩大主因,各大投資機構紛紛將2009年的成長率預測下調到8至9個百分點。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面對這樣的一枝獨秀,其他國家只有望洋興嘆的份兒。
此前,“高燒不退”的經濟風險還是政府的眼中釘。而現在,“保持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已經取代“增長和通脹掌控”成為決策層亟需攻克的難題。為此,政府將採取出口退稅、鼓勵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改善農民待遇、帶動內需的農村土地改革也刻不容緩。鋻於九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出人意料地降至4.6%,政府可以適當放鬆一直呈緊繃狀態的宏觀調控。
伍德克認為,中國股市雖然與一年前相比下挫近70%,但絕非經濟滑坡的先兆。破滅的不過是一些投機泡沫而已。同理,先前引入“大量熱錢”的房地産市場也正在經歷合理修正。“中國經濟的重大問題與其説是股市、呆賬,不如説是能源的使用效率、環境保護以及産品品質安全。”而在鋼鐵、水泥、汽車等工業領域,依然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美國財長保爾森在紐約出席中美關係委員會會議時也表示,金融危機讓世界對中國投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中國也在此次金融危機當中承受了壓力,但依然當之無愧地扮演了“發動機”角色。鮑爾森建議下一屆美國總統繼續與中國開展建設性的合作關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的發展與美國企業及消費者利益相關,也為我們的生産商、出口商及投資者創造了機遇。”保爾森同時還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