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次貸危機愈演愈烈,通脹上行壓力加劇,不僅美國經濟有衰退之虞,世界經濟也面臨嚴峻考驗。面對目前的危機,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運作的不確定性也在顯著增加。奧運後的中國經濟向何處去?中國經濟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和挑戰?本網記者就此採訪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亞太局副局長斯蒂文 唐納維。同時兼任IM F中國特使團團長的唐納維是IM F中國經濟研究的最高權威,許多IM F涉華報告就出自他手。
二十年感受中國變化
記者: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您曾多次訪問中國,您是如何感受中國變化的?
唐納維:我第一次去中國是1988年,正好是改革開放10週年。儘管當時中國通過開放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但對我們這些來自IM F的經濟學家來説,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中國必須繼續推進開放,並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但當我2001年重新回到中國時,我完全為中國的轉變驚呆了,尤其是在北京。當然我還能認得出天安門廣場、紫禁城和北京飯店,但北京的大部分地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認為,這種變化也顯示,我們在80年代提出的許多建議被中國政府採納了。比如,經濟開放度增加了,對外匯管制和交易放寬了,對外來投資的禁令解除了,還有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些都是中國開放帶來的重要變化。我想,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並將繼續促進中國以後的發展。
此外,中國的進步還有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改革的好處是兩方面的,一是它們轉變為真正的商業企業,其中大部分企業轉型非常成功;另外一個方面,大企業得到了重組,一些企業對某些不需要的業務進行了出售清理,並通過改革産生了相當數量的企業家。
回顧中國經濟過去的發展,我們和中國領導人有著共同的關注點。溫家寶總理在去年3月的人大會議上説,中國經濟發展還存在不穩定、不均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我們也認為,中國經濟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推動,這是一個問題。這必須取得平衡,使消費起到更大作用並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在過去幾年花了許多時間研究什麼是發展的根源,尤其關注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均衡的發展。像大多數經濟學家一樣,我認為中國經濟的挑戰主要是存在價格扭曲。我們認為,關鍵的價格集中在能源、土地和水資源等政府管控價格上。而最重要的價格扭曲問題有兩個,一是資本價格,中國為投資而融資的成本太低了;二是人民幣匯率也偏低。這兩個原因,導致中國投資集中于出口領域。
轉型必然要經歷陣痛
記者:您提到中國的外貿,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中國企業家抱怨,由於人民幣升值,已經導致中國沿海大量企業倒閉,許多工人失業,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唐納維:這是問題的一部分,中國對出口領域的投資過於龐大。從長期來講,這些企業根本不能存活,他們實際沒有競爭力。尤其是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只是由於匯率和資本成本在那個位置,才促使大量資金流向出口加工領域。
很有趣的事情是,儘管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在過去10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0%,但由於中國過於依靠投資推動,創造的就業崗位太少。
其中的原因,一個是資本密集製造型企業,另一個是銀行系統的低效率。銀行傾向於貸款給資本密集製造型企業,在中國,資本産品比勞動力更便宜,這是在勞動力豐富的中國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部分的解決辦法是,要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改變資本的扭曲問題。而你不可能在不改變匯率的情況下糾正資本的扭曲。
這兩個問題必須同時尋求解決,並促使投資流向國內消費領域,而不是外貿領域。我們也承認,中國出口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由外貿領域轉向內貿領域的過程,許多人工作需要轉換,這需要一定時間,確實會有陣痛。但政府應該採取措施,為他們提供福利,幫助他們儘快實現轉變。今年中國出口確實放緩,但目前的問題是,究竟什麼原因造成了目前的增速放緩。人民幣升值是一個因素,但我認為,更主要的因素一是世界需求下降,尤其是美國需求下降,可能歐洲需求也將下降;另外一個因素,我認為是政府本身的政策,比如正推動低附加值産業向高附加值産業的轉型;還有,是中國企業內部的競爭,投資增加了中國企業的産能,為獲得訂單,中國企業競爭過度等。
通脹問題仍值得關注
記者:溫家寶總理説,他擔心兩個問題,一個是美國次貸危機,一個是美元持續貶值,您認為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中國應該吸取什麼樣的教訓?
唐納維:中國也必須從銀行監管問題上吸取教訓,那就是必須關注銀行的舉動,確保不會為此損害收支平衡。
中國的金融機構的次貸債務並不多。因此,我認為,溫總理的擔憂很多可能是非直接的影響,那就是世界的需求。隨著美國經濟的放緩,歐洲也受到了影響,次貸危機引起金融市場的動蕩,進而推高了貸款利率,降低了市場信心。但這些對中國的直接影響並不大,中國海外債務並不多。需求促進中國的出口,因此對中國經濟會有影響。但中國有足夠能力減輕所帶來的影響。假如美國和歐盟的增長繼續放緩,中國可以通過增加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措施促進經濟。
記者:中國目前通脹也在上漲,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您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峻挑戰是什麼?
唐納維:儘管最近通脹有所下降,但這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還存在多種因素使通脹恢復上行。現在通脹在可控階段,但我認為通脹在未來幾年的不確定性將加大。因為中國的燃料、電力等價格都是政府控制的,政府在未來必須提高價格跟國際接軌。我認為近期通脹率將會繼續下降,但在明年或隨後時間,通脹的實際表現應該還會高於過去,比如高於2005年和2006年。當時的通脹水準是2%,我認為未來的水準將保持在3%-4%。
未來中國經濟更均衡
記者:您剛才也提到,中國經濟也受一些外來因素影響,那您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是否還會保持目前的增速,或者增速會出現放緩?
唐納維:就IM F看來,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溫和放慢,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會恢復正常,因此明年外部經濟環境似乎要更好一點。這對中國經濟來説也有好處。
但即使在情況不好的環境下,中國經濟應該也能渡過困難,如果中國採取更多刺激經濟的政策,中國經濟應該能保持高速增長,因此我們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幅將大約在10%,明年可能會稍微慢一點,但仍達到9.5%。這種放緩是非常小的,我們也不認為這種放緩會對中國經濟産生大的影響,或者説這種影響會大到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不能克服的地步。
記者:那您認為中國經濟10年或20年後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唐納維:我認為10年或20年後的中國經濟肯定更加均衡,更趨向內需推動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性將減小。在許多領域,我想中國可能就跟美國一樣,通過其國內市場能夠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樣,中國企業也應該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國內行銷自己的産品。中國有機會在未來10到20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而這光靠依賴出口推動是不行的。我們和中國政府其實在許多基本政策方面存在一致,分歧主要是在改革速度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