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歷經30年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對於中國社會的這一重大進程,中國的友好鄰邦俄羅斯如何看待?帶著相關問題,本網記者日前採訪了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 季塔連科。
季塔連科是俄羅斯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研究中國問題長達50年。1957年,他第一次來到中國,進入北京大學專修班學習中文,以後無數次來過中國,並長期關注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以下為記者對季塔連科的訪談錄。
俄國接受認識有個過程
記者: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俄羅斯各界如何看待中國的這場變革?
季塔連科:對於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和經驗,我們一直非常關注,認真研究。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傑出成就,我們也非常讚賞。
我想,俄羅斯人對中國改革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因為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兩國關係正處於複雜時期,當時蘇聯對於中國改革的評價非常謹慎,政界學界有各種評斷。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績不斷顯露,隨著兩國關係的好轉,俄羅斯各界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態度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俄羅斯學者們開始更加細緻地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研究它如何為中國帶來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成功。
改革開放留下三大經驗
記者:您認為中國改革開放有哪些值得重視的經驗?
季塔連科: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是經歷不平坦的道路而逐漸形成的,這是艱難探索的結果,是各種觀點交鋒的結果,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探索中找到了最適合中國的改革道路。
中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中重要的一條是實用主義,這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改革路線是否正確要以能否取得具體結果為準,這種結果就是人們的生活是否得到改善。
早在葉利欽時期,我們研究所就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及經驗向國家領導人呈交了多份報告,但國家領導人對此不太重視,(俄前總理)蓋達爾當時説,"中國的經驗對俄羅斯不適用"。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
我想説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第一條經驗是,中國領導人在改革開放之前進行了意識形態領域的配合工作,鄧小平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起到了解放人們思想、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這對於幫助改革措施的推廣和落實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工作有效地將"上""下"兩方面的探索結合在一起。
數千年來,吃、穿、住一直是中國民眾操心的大問題。但在改革開放10年後,這些問題就基本得到解決。可以説,改革開放成就了歷史性的功績。
第二條經驗是,所有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國特殊國情為基礎,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改革。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照搬西方經濟教科書上的教條,結果導致經濟崩潰,工農業産量銳減,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經濟改革的後果,至今仍留有影響。
第三條經驗是,政府推廣政策時採取"慢慢來"的做法,確保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理解政策的含義,並且充分考慮到民眾對變革的承受力,讓大家相信困難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改革開放的漸進性質保證了(推行政策時)理論上的全面研究和小範圍內的實驗性檢查能結合在一起。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國能避免俄羅斯經濟改革的後果,重要原因是它採取了循序漸進而非驟然劇變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放棄了過去的計劃經濟。
此外,中國共産黨的有力領導保證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實踐證明,強有力的政權能夠解決與社會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創新是中國黨和政府最重要的特徵,創新能力和決心使黨和政府在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進行了連續的、深入的變革。
奧運直觀體現改革成就
記者:您對北京奧運會有何印象?
季塔連科:中國太棒了,北京奧運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之一。我有幸到現場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
幕式,恢宏的場面令我大開眼界。可以説,這屆奧運會是中國數千年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成就的直觀體現。
繼中俄"國家年"之後,北京奧運會再次激起了俄羅斯人民對中國的關注和濃厚興趣。人們開始對中國文化、傳統等一切事物都抱著友善的好奇。在俄羅斯民眾中推廣中國文化、普及中俄友好理念已成為目前兩國應繼續努力的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個誕生過儒家、道家哲學思想的古老國度,如今已經屹立在世界舞臺的顯要位置,但她從未有過野心,始終保持著"謙謙君子"的風度。在奧運會之後,我相信中國人民還會以平和心態面對世界,不驕不躁,踏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