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3月31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反思奧運靈感啟發下的北京新建築”,文章摘要如下。
霧霾籠罩下的中央電視臺新臺址主樓(2007年12月27日攝)。北京一些居民喜歡把這座造價50億元人民幣的建築叫做“大褲衩”。外國建築師感慨:“只有在中國才有可能設計出這樣的建築。”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攝
這座都城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建築熱潮。然而,新北京也許未必最適合現代中國。
去年夏天,我站在滿是塵土的空地上,俯瞰赫爾佐格和德梅龍設計公司的最新作品:北京人稱作“鳥巢”的網狀鋼結構建築。竣工後,這座體育館將舉行有9萬名觀眾的奧運會開幕式。除了目瞪口呆的遊客、極高的吊車和嗆人的煙霧,我幾乎什麼都看不見。
北京不再像是北京。就在10年前,我還可以在迷宮般的衚同裏閒逛,在附近的茶館品茶。如今,我幾乎不認得這個新北京。
這是3月14日拍攝的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巨蛋”)。國家大劇院中心建築為殼體造型,殼體表面由近2萬塊鈦金屬板和1200多塊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組成。 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人們一度認為,這座靜寂的城市保留著亞洲古老的建築風韻。如今,它加入上海和香港的行列,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都市化。美國規劃協會的顧問傑夫 索爾説:“北京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為一座國際化城市。”幾年來,全球頂級建築師的注意力偏離了紐約、倫敦和巴黎,著手幫助北京以驚人的速度改變形象。
在這裡,全世界最大的機場單體航廈由英國的諾曼 福斯特設計。壯觀的國家大劇院由法國的保羅 安德魯設計。此外還有菲利普 斯塔克設計的蘭會所。不過,最有氣勢的還是雷姆 庫哈斯設計的中央電視臺大樓。負責該項目的合作夥伴之一奧勒 舍倫説:“只有在中國才有可能設計出這樣的建築。”
中央電視臺大樓坐落在新建成的中央商務區中心。舍倫説:“5年前,這裡除了廢棄的廠房,什麼都沒有。”
他回憶説,政府官員當時向他展示的設計圖上標注了300座摩天樓。
夏季的一天,我驅車前往該地。“大褲衩”(中央電視臺大樓的綽號)顯得莊嚴而龐大。片刻之後,我從後視鏡中張望,它看起來像一座“形銷骨立”的危樓。
幸虧並非所有人都忙於除舊布新。去年,一家建在四合院裏的高檔酒店正式開業。與這個四合院500年前剛剛建成的時候相比,現在的情形沒有多少變化。街坊鄰居在閒聊,孩子們在衚同裏跑來跑去,小販們在出售新鮮水果。顧客很滿意,客房差不多已經預訂到了奧運會前後。
20—30年前,這座適宜漫步的城市裏有大約6000條衚同縱橫交錯,如今卻只剩下不到1000條。奧運會結束後,預計大批農民和民工將再次擁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