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之治 穩定之錨——新時代中國為世界貢獻發展進步力量

2025-10-23 10:5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布局謀篇。這次重要會議吸引全球關注的目光。
  中國之治所創造的“兩大奇跡”和戰略定力,持續為世界注入可貴信心,貢獻發展進步力量。世界期待,再啟新程的東方巨輪,劈波斬浪,繼續成為動蕩變革世界的穩定之錨。
  穩定向前:“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高鐵穿梭,航線如織,自駕成潮……2025年中秋國慶假期,中國日均超3億人次出遊,商品和服務消費雙雙增長。熱氣騰騰的圖景,是“十四五”期間中國內需潛力釋放、發展韌性增強的生動縮影。
  環顧全球,保護主義暗潮洶涌,強權政治陰雲不散,地緣衝突多地延宕,世界經濟在失速風險中艱難尋找方向。
  “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要堅定信心,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習近平總書記洞察時與勢,為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指明方向。
  確定性,當今世界的稀缺資源。作為經濟總量佔世界約17%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正是對世界穩定發展的重大貢獻。
  “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4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年均增速5.5%,制造業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一連串亮眼的數字,描繪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說,中國經濟穩定增長“利好全球”。印度尼西亞印多沃投資媒體公司首席運營官亨德羅·維博沃說,中國經濟穩定向前,繼續擔當世界經濟前行的重要引擎。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源于“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的接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強調,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巴尼說,中國發展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重視科學的戰略規劃,並保持政策連續性。
  “十四五”期間,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前十,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居世界第二;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建成運營、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飛、首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並轉入常態化運營、全球首次月球背面無人採樣返回,大國重器彰顯創新能量;人形機器人迭代、人工智能模型升級、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不斷突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持全球第一,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顯著。
  中國經濟向新而行,源于對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從2023年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到強調“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開辟新空間,不僅夯實內在根基,也助力其他國家擁抱數字與綠色未來,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拓展新可能。
  10月9日,比亞迪第14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巴西巴伊亞州正式下線。巴西總統盧拉在儀式上說,比亞迪將這里改造為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工廠,為巴西工業注入新的生命力,也讓巴西擁有了更先進的汽車制造技術。
  吉爾吉斯斯坦前駐華大使巴克特古洛娃說,中國推動降低合作國家的綠色技術成本,不斷延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基礎設施和過境運輸走廊,一係列中國方案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增長提供了重要借鑒。“中國的發展是全球穩定與進步的重要因素。”
  開放合作:“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
  10月13日,從寧波舟山港出發的中歐北極快航航線首艘貨船抵達英國。這是“冰上絲綢之路”的最新喜訊。面對地緣衝突威脅貿易暢通,一條更快捷高效、安全平穩新通道,為優化全球供應鏈、促進區域開放合作增添穩定力量。
  面對貿易摩擦、脫鉤斷鏈、封閉排他的逆流涌動,中國堅定不移走開放合作的康莊大道。
  “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享機遇、互利共贏的胸懷與擔當。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說:“在全球經濟日益分化的背景下,中國的開放不僅為其自身發展提供動力,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了可預期、穩定的合作前景,在全球互聯互通中發揮‘穩定錨’作用。”
  “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十四五”期間,中國自貿試驗區總數達到22個,同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貿協定,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進博會已連續舉辦7屆,海南自貿港今年年底封關運作……中國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
  肯尼亞國際關係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認為,“中國機遇”不僅是進入巨大市場的機會,更是共享中國發展紅利、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契機。
  “合作不論大小,只要真誠,就會有豐碩成果”。10月初,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全線通車,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坐上首班列車,由衷感謝中國的合作。從亞歐大陸到非洲和拉美,中國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合作平臺,港口、大橋、電站、工業園區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中國用行動踐行“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的“一帶一路”倡議初心。
  土耳其國際問題學者蘇艾·妮漢·阿徹卡倫說,“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在眾多國家和地區建設鐵路、公路和數字網絡等基礎設施,深化合作,促進經濟發展、貿易融通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幫助發展中經濟體更好融入全球市場。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在天津舉行,為全球開放合作貢獻“上合力量”;總部位于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再次擴員,迎來又一個新正式成員國阿爾及利亞。習近平總書記4月在上海訪問新開發銀行時指出,這家銀行成長為“國際金融體係中新興力量和全球南方合作的金字招牌”。
  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百年大變局的鮮明標志。南非經濟學家塔法茲瓦·魯齊費說,當一些國家不斷削弱南北合作機制時,中國挺身而出鞏固多邊平臺,成為促進全球互利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期間,中國作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從舉辦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到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項舉措、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到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再到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始終致力于“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加快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
  “中國可以成功,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可以成功。”從改革脈動到發展足音,從治理之道到復興之路,中國積極與世界分享發展經驗,以中國之治為各國共同現代化之路提供係統方案。
  大國擔當:“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
  “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
  新時代以來,從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到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再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每到歷史的關鍵當口,中國總是勇擔大義,以中國理念和智慧凝聚共識,成為世界之治的穩定源。
  面對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疊加的嚴峻復雜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相繼提出四大全球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個維度,持續完善係統性解決人類社會難題的中國方案。
  全球發展倡議係統闡釋了為什麼要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如何發展等一係列全球重大問題,為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信心和動力。全球安全倡議既著眼于解決人類安全的現實問題,又著眼于謀求世界和平的長久之道。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文明多樣性、平等對話、合作共贏等核心理念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全球治理倡議深刻回答全球治理“由誰治理、如何治理、為誰治理”的時代課題。四大全球倡議各有側重、並行不悖,形成以發展促繁榮、以安全保穩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機整體。
  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回應世界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追求,新時代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于全球發展的宏闊坐標係中,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不斷深化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匯聚廣泛力量應對共同挑戰。
  “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秉持和平共處的初心,堅定合作共贏的信心,堅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高浪急所擾,習近平總書記道出大國定力所在。
  從中國主張到國際共識,從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中國既為全球治理提供理念引領,又以腳踏實地的行動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年來,從引領“大金磚合作”高質量發展,到將上海合作組織打造為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中國團結發展中國家唱響全球南方聲音,推動全球治理體係向更加公平合理發展;從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上,中國是堅定的行動派和國際合作的推動者。
  5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穩步推進。塞爾維亞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共建新時代命運共同體的歐洲國家、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與中亞五國實現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覆蓋和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中阿、中拉、中國—太平洋島國等區域性命運共同體建設展現出新氣象……范圍不斷拓展,理念更為充實,實踐持續深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發展為廣受認同的國際共識。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說,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秉持公正立場,堅持多邊主義,捍衛公平正義,引領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合作,為歐亞大陸和世界和平穩定作出重大貢獻。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需要以寬廣胸襟超越隔閡衝突,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一個胸懷天下的中國,始終願同各國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踐行者、文明互鑒的推動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共同開創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