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全球治理倡議重大歷史意義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磅薄合力
2025-10-21 13:07:00
來源:《求是》2025/20
字號
深刻領會全球治理倡議重大歷史意義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磅薄合力
王 毅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這一關鍵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胸懷人類前途命運、把握時代進步潮流,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解答“構建什麼樣的全球治理體係、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時代命題亮明了中國方案。這一重大倡議一經提出,就引發國際社會廣泛熱烈反響,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迅速明確表示歡迎支持。各方普遍認為,這一重大倡議是中國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係的重大戰略之舉,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世界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和歷史擔當。我們要深入領會全球治理倡議的時代意義、世界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加大推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同各國一道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深刻領會全球治理倡議的重大意義
全球治理倡議開辟了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新境界,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是新時代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國際公共產品。
這一重大倡議順應人類社會發展大勢,指明了全球治理體係變革的正確方向。二戰後,亞非拉民族獨立解放運動風起雲涌,世界殖民體係土崩瓦解,聯合國會員國從創立之初的51個增加到現在的193個,全球治理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多個發展中心在各地區形成,舊的“中心—外圍”體係被打破,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無法壟斷世界事務,糾正歷史不公、塑造國際公平正義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心聲。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順應了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時代潮流,反映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訴求,必將助力全球南方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歷史性貢獻。
這一重大倡議契合當今世界迫切需要,提供了國際社會團結共進的行動指南。當今世界,各國利益交融、休戚與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預言早已變成現實。不斷擴大的共同利益必須通過不斷完善的共同治理來維護,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成為世界各國的唯一正確選擇。與此同時,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加劇,全球治理體係的權威性、代表性、有效性不足問題更加突出。全球治理倡議把握各國日益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大趨勢,為各方共享發展機遇注入了新動力,為攜手應對挑戰提供了新方案,為世界走出動蕩變革明確了新路徑。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這個承前啟後的特殊歷史年份,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進一步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圖為9月1日拍攝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現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曹亞星/攝
這一重大倡議弘揚守正創新理論品格,豐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體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提出10多年來不斷豐富發展,成為涵蓋廣泛、思想宏闊、架構完備的科學體係。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之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強調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係,是從完善治理機制層面對前三大全球倡議作出的延伸和拓展。四大全球倡議各有側重、並行不悖,形成以發展促繁榮、以安全保穩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的有機整體,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引領。
這一重大倡議源于新時代中國外交恢弘歷程,彰顯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責任擔當。中國是全球治理負責任的建設性的力量,長期以來為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堅定支持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大力踐行中國特色熱點問題解決之道,推動建立國際調解院,為世界和平安寧點亮了新希望;我們攜手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積極建設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為全球治理機制添磚加瓦;我們倡議並全力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開放合作平臺,為共同發展繁榮賦能增效;我們深入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鄭重宣布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並認真履行承諾,為呵護地球家園凝心聚力。全球治理倡議是對中國長期以來參與全球治理豐富實踐的總結、提煉和升華,將指引中國外交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進程中展現更大作為,攜手各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二、準確把握全球治理倡議的豐富內涵
全球治理倡議以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基本遵循,強調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多邊主義、以人為本、行動導向五大原則支柱,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係統方案。
奉行主權平等,推進共同參與的全球治理。主權平等是當代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有權在全球治理進程中平等參與、平等決策、平等受益。歷史和現實一再昭示,主權平等是國際和平的基石,唯我獨尊、以強淩弱是矛盾動蕩的根源。少數國家和國家集團從所謂實力地位出發,搞強權霸淩,對其他國家動輒極限施壓,是當今國際秩序的最大顛覆性因素。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徑注定將以失敗告終。
遵守國際法治,推進公正有序的全球治理。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公道,而不是霸道。國際法治是實現公平公道治理的根本保障。遵守國際法治,就要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強國際法治之基;維護國際法治的公正性和穩定性,反對雙重標準和強加于人,立國際法治之信;以國際良法促全球善治,在廣泛共識基礎上制定新興領域規則,崇國際法治之權。國際法治應由各國共同維護。大國在完善全球治理、維護公平正義中負有關鍵責任,應帶頭做國際法治倡導者和維護者。我們決不能讓世界回到弱肉強食的叢林,決不能讓各國重陷衝突對抗的深淵。
踐行多邊主義,推進團結合作的全球治理。真正的多邊主義、真誠的團結合作,是避免重蹈兩次世界大戰覆轍、破解全球性挑戰的正確答案。越是面對冷戰思維陰霾不散、強權政治肆意橫行,越要弘揚多邊主義,以“大團結”破除“小圈子”。必須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全球治理,在理念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反對單邊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偽多邊主義;在機制上注重提升多邊機構權威性、有效性,堅決維護聯合國的當代國際體係核心地位,發揮其他國際和地區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在行動上加強協調合作,以對話聚共識、以協商化分歧、以合作促共贏。全球事務商量著辦,國際體係攜手建設,治理成果共同分享,是符合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的不二選擇。
倡導以人為本,推進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為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價值取向,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把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要通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逐步縮小南北鴻溝,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提升各國人民的獲得感;要更好應對全人類共同挑戰,維護世界和平安寧,提升各國人民的安全感;要努力消除不同國家、不同群體間的思想隔閡,密切人文交流,提升各國人民的幸福感。
注重行動導向,推進務實高效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的活力在行動,關鍵看成效。當前,由于個別國家“退群毀約”、“撤資斷供”,多邊機制運轉困難增大,國際機構改革滯後,許多多邊議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中國主張,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聚焦各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打造更多可視成果;堅持治標和治本相結合,既就當前緊迫問題提出有效應對方案,又著眼長期挑戰探索根本解決之道;堅持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相結合,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國際義務、不應以任何借口逃避國際責任,發展中國家應聯合自強、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三、全力推進全球治理倡議落實見效
思想引領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全球治理正處在承前啟後、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已進入可以更有作為的歷史階段。我們願同各國一道,迎難而上、擔當作為,以落實全球治理倡議為引領,加快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係,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未來。
共當全球治理改革的實幹家。我們願同各國一道,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核心地位,支持聯合國推進落實《未來契約》。壯大全球治理的“南方力量”,深化“大金磚”和“上合大家庭”合作,支持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機制發揮作用。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世界銀行投票權等改革,加強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建設,使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架構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調整和絕大多數國家共同訴求。推動聯合國及其安理會改革朝著有利于聯合國長遠利益和全體會員國共同利益方向發展,讓更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小國家有機會參與多邊事務決策。
築牢國際公平正義的防波堤。我們願同各國一道,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持以制度建設和國際規則協調各國關係,推進國際關係法治化。大力弘揚國際法治精神,反對恃強淩弱的叢林法則,堅決抵制單邊制裁、“長臂管轄”、濫施關稅等霸淩行徑。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身的立場和政策,說公道話,辦公道事,反對為一己私利損害他國正當權益。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加快國際關係民主化進程,確保每個國家的聲音都能得到傾聽,每個國家都能在多極體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
打造破解難題挑戰的金鑰匙。我們願同各國一道,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尊重各方合理安全關切,統籌應對各類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探索標本兼治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支持國際調解院發揮作用,共同守護世界和平安寧。加大動員全球發展資源力度,深化國際減貧脫貧、反腐敗、糧食安全等領域合作,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綠色發展,落實《巴黎協定》、《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國際合作。
開創惠及各國人民的新前景。我們願同各國一道,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統籌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共建國家人民獲得感。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讓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互聯互通更好惠及地區國家。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讓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成果造福全人類。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擴大各國人員往來,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美美與共。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落實對所有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繼續擴大用好免簽政策,促進中外人員往來便利化,同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機遇。
繼往開來風帆勁,正道直行天地寬。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全球治理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