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尼泊爾特派記者 范淩志】從“世外桃源”不丹來到尼泊爾,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這裡顯得“煙火氣”十足,也更為“開放”。剛下飛機,《環球時報》記者就在出關通道上看到一幅“中國商品市場,距離加德滿都150公里”的落地廣告;走出機場,三一重工的巨型廣告牌赫然出現在眼前。這樣醒目的“中國元素”在不丹基本見不到。在此前中印洞朗對峙的敏感時期,不丹和尼泊爾頻頻被提及。前者能沉默就沉默,後者卻時常發出聲音:尼泊爾政府表示持中立立場;兩大民間機構促印度撤軍;當地電視臺組織專題討論,在場專家力挺中國。顯然,雖同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都被認為是印度的“勢力範圍”,但尼泊爾接近甚至擁抱中國的渴望要比不丹強烈得多。在加德滿都走訪時,記者經常感受到尼泊爾人對中國的好感。尼泊爾前總理奧利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什麼時候,“尼泊爾都是中國人的朋友”。
計程車司機:街上的乞丐是印度人
“在加德滿都經商的中國人大概有二三百人。”8月的尼泊爾正值炎熱的雨季,山東漢子王雲鵬坐在餐館吹著風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大多數人從事餐飲、外貿和旅遊”。2008年到加德滿都打拼的王雲鵬,如今在遊客必去的泰米爾區經營“嘉麟閣”餃子館。這家餐館憑藉正宗的口味和老闆仗義好客的性格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環球時報》記者此行的落腳處就是這裡。
餃子館位於一個丁字路口旁,在一棟建築的二層。向外望去,狹窄街道上空雜亂的電線紛繁交錯,為兩側低矮破舊的小樓輸送著不穩定的電力。小樓旁邊有大小不一的旅行社招牌,大部分都密密麻麻地寫著中文:“最便宜的博卡拉機票”,“中國朋友免費諮詢,送地圖”……店主們坐在狹小櫃檯後面,機敏地捕捉每個路過遊客的目光。一旦發現目標,一番中英尼三國語言夾雜的尼泊爾式推介是少不了的。
泰米爾區的街道和中國衚同的寬窄差不多,但體形小巧的“奧拓”計程車仍能在坑洼的路上穿梭自如,招手即停。司機永遠不打表,如果看出你是遊客,比正常價格翻一倍的價錢就是他們的“底價”;如果你堅持給他們正常價,他們不會生氣,反而會笑嘻嘻地搖頭,那意思是:“好吧,被你識破了。”
“我們尼泊爾人最喜歡中國人!我説的是真的。”一名年約50歲的計程車司機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中國人很努力,會賺錢,你們幫了我們很多。”説話間,車停在了十字路口,一名乞丐將手伸進了車裏向記者要錢。剛想掏零錢,司機擺手制止:“不要給,他們都是印度人,很懶。你要是給了他,一堆人都會過來的。”
乞丐面無表情地走向下一輛汽車,在毒辣的陽光下飛揚的黃塵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工作”。在加德滿都,儘管天空明凈無雲,但地面常常塵土飛揚,即使在現代化大街上也是如此。在尼泊爾攻讀博士學位的辛雨(化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尼泊爾的市政建設存在很大問題,“土地可買賣,購買後變為私有,因此有的居住區附近道路無人維修;而公有地塊由於政府效率不高,維護不及時或不到位,路況也很差”。
夜幕降臨,稍微往市郊走一點,路燈就消失了。不過,街面依然熱鬧:緩慢騰挪的汽車喇叭響個不停,車燈照出前方橫穿馬路行人的身影,路邊的垃圾堆散發著異味,與修了一半的工地不分彼此,遠處小店的彩色燈飾看起來更像是為這混亂的場面助威。還好,即使如此,人流車流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路。這個貧窮國度的形象開始逐漸符合記者此前的想像:風險裏蘊藏機會,無序中自有平衡。
“其實尼泊爾可以發展得更好,因為我們的礦産資源非常豐富,鐵礦、銅礦、鈾礦等等都有。”尼中合作協會主席普瑞姆 沙格爾先生很認真地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若不是因為南邊的鄰居……”
尼中合作協會主席:親近中國曾被威脅
從地圖上看,尼泊爾的國土近似于一個長方形。常居尼泊爾的文化學者葉涼向《環球時報》記者描述這個國家的地緣文化:“雖然面積僅接近安徽省,但民族、信仰和地理構成很複雜——南部平原洼地類似印度,北部山區源自藏區文化,中部谷地是典型的尼泊爾獨有文明。作為一個喜馬拉雅內陸山國,僅有的兩個鄰國就是中國、印度。正如‘大尼泊爾’創立者、沙阿王朝首任國王普裏特維 納拉揚 沙阿所説,‘尼泊爾就像夾在兩塊巨大岩石中的馬鈴薯’。”記者在尼泊爾採訪的學者基本都認同沙格爾的上述觀點:這塊“馬鈴薯”沒有長得更壯,是因為印度這塊“岩石”對它擠壓得太厲害。
尼泊爾特裏布文大學教授南達 辛格(Nanda Bdr Singh)研究領域諸多,他是一位生物學家,同時研究國際關係長達38年。不過,他更願意被稱為“中國問題專家”。笑起來頗像美國喜劇明星金 凱瑞的辛格,談起與印度有關的話題時表情變得很嚴肅。“尼泊爾的東、西、南三面都與印度接壤,從尼泊爾到印度加爾各答港就有22條商定的貿易路線,15個過境點。”談起印度影響力,辛格説:“問題是,我們是獨立國家,不應該接受常駐的外國軍隊。但印度在尼泊爾東南部比拉德訥格爾的柯西水壩地區設有一個特種陸軍基地。尼泊爾曾強烈要求印度拆除軍營,但印度忽視了尼泊爾的要求。”
辛格説,印度會在不同時間採取不同策略來控制尼泊爾,“有時直接用軍隊;有時對領導人施壓;有時突然宣佈封鎖能源物資”。辛格提到的“封鎖”,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2015年。當時,尼泊爾公佈的新憲法未滿足印裔馬德西人“單獨成邦”的要求,印度要求尼泊爾修改憲法被拒後,單方面切斷對尼泊爾的油氣供應。陷入能源危機的尼泊爾之後向中國求助,中方提供了1000噸燃油援助。“這是不人道的。”尼泊爾前總理奧利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如此評價這場危機。
“當時,奧利總理讓我的公司從中國進口石油製品,於是我就開始聯繫,中方答應24小時之內就能提供。”親歷這場石油危機的沙格爾對《環球時報》記者回憶説:“後來印度一名官員給我發短信,警告我如果不停止相關行動,就會有安全問題。”沙格爾並未妥協,但最終,其進口許可在印度人的壓力下還是被取消了。
沙格爾致力於中尼友好事業30年,他的尼中合作協會在尼泊爾有3.2萬名會員。據他描述,早年他曾因親近中國遭親印勢力陷害,被警察逮捕後受到酷刑。
沙格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協會不是誰都能加入,“我們會考察有意願的人士,對他們有兩條標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中尼友好”。沙格爾表示,他的夢想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和尼泊爾成為一個“親密無間的大家庭”。
國際問題學者:中國助尼泊爾打破印度網路霸權
2016年3月,尼泊爾曾迎來改善基礎設施的好機會。時任總理奧利訪問中國,雙方簽署了涵蓋交通、跨境貿易、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協議,但後來事情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葉涼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尼泊爾是一個政局多變的國家,民主化後的27年裏産生了25屆政府。公認對華友好的總理奧利下臺後,兩位後任總理雖然都表示會繼續履行這一系列協議,但在實施中還是不可避免地放緩了速度。”辛格表示,尼泊爾大多數上層官方機構都是由印度控制的,所以它在任何領域都難以擺脫印度,“不執行與中國協議的負面影響是:印度進一步加強對尼泊爾的控制”。
“一方面,尼泊爾在歷史、文化等多方面與印度同根同源,而且印度給予過大量援助;另一方面,印度對鄰國趾高氣揚,經常干涉別國內政,40多年前錫金被吞併帶給包括尼泊爾在內的其他南亞國家極大觸動。”葉涼在採訪中道出尼泊爾對印度的複雜情感:“這裡的人對印度警惕性很高。他們明白,從維護國家獨立等現實利益層面考慮,還是必須向中國靠攏。因此,尼泊爾對中國人有種自發的好感,因為中國是他們除了印度這個強勢兄長之外唯一的選擇。”
9月10日,在中國訪問的尼泊爾外長馬哈拉呼籲中國企業加大對尼投資,稱加德滿都“正專注于增加與北京的互聯互通”。今年8月,尼泊爾正式開始將網際網路接入中國,由此,該國連接因特網可以通過印度或中國兩個渠道。關於網速的變化,長期在尼泊爾生活的葉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尼泊爾進入其他國家網站的速度與之前基本持平,但連接中國網站的速度提升極大,基本和在國內上網差不多,這無疑會加強中尼之間的民間溝通。
“尼泊爾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主要是華為和中興,站點安裝和網路建設主要由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中國公司是尼泊爾網路建設的主要力量。”在葉涼看來,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打破了印度對尼泊爾的網路霸權,它不可能再單方面壟斷、遏制尼泊爾的網際輸出,對於維護尼泊爾的國家主權安全有重大意義。
在不丹,當記者問起中印對峙時,絕大多數人都顯得很為難。來到尼泊爾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所有人都樂意發表看法。沙格爾對記者説,“洞朗是中國領土,中國完全有權在洞朗修路”。他還對印度的實力表示懷疑,“這個國家十分鬆散,不像中國這麼團結;沒有自己的力量,要依靠西方”。他認為,印度很難與中國抗衡。
前總理奧利:中國從來沒有瞧不起尼泊爾
採訪對華合作態度積極的尼泊爾前總理、尼泊爾共産黨(聯合馬列)主席奧利,其順利程度超出《環球時報》記者的預想。最終,採訪定在奧利家進行。
當汽車在迷宮一般的加德滿都郊區街道顛簸時,記者難以相信這些年久失修的路會通往前總理的宅邸:一棟兩層帶院小樓,院墻四角設有高高的崗哨。奧利剛從泰國體檢歸來,看上去氣色尚佳。他説話聲音不大,語速很慢,但透著一股厚重、成熟。
“在童年時代,我就聽過很多關於中國的事情。”奧利對《環球時報》記者首先談起他與中國結緣的故事。他説,“年輕時,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毛澤東思想運用到尼泊爾的革命實踐中來。在中國理論的影響下,我開始了自己的革命探索”。
説起中尼關係,奧利從松讚幹布和尺尊公主,一直談到改革開放後中國對尼泊爾的幫助。“中國和我們是很好的朋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反對其他國家,我只是從一個很公平角度來講。中尼的國情不一樣,發展程度不一樣,但中國從來沒有瞧不起尼泊爾。我認為,兩國關係是否能健康發展的基礎就是雙方是否能互相尊重,所以,尼泊爾沒有理由與中國不友好。”
專訪時,奧利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格外感興趣,他説,這是一個“有利於全球發展”“旨在引導各國共同進步”的倡議。
對於中尼關係,奧利充滿信心:“中國尚不富裕時,就曾幫助尼泊爾;現在富強起來的中國,不可能不帶動尼泊爾的發展。無論我做不做總理,尼中友好關係都是不會變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