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通訊:土耳其花商家族的鬱金香夢

2017年04月24日 14:29:4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安卡拉4月24日電 通訊:土耳其花商家族的鬱金香夢

  新華社記者秦彥洋 王峰

  春末夏初的土耳其,從濱海明珠伊斯坦布爾,到高原古城科尼亞,無數朵鬱金香群芳鬥艷,沁人心脾。

  “鬱金香是土耳其國花,而我的家族參與了國花回歸土耳其的歷程,”在科尼亞市郊的千畝鬱金香花田裏,65歲的花商阿裏耶特京自豪地説。

  土耳其人種植鬱金香的歷史比荷蘭人還要早。16世紀,荷蘭商人從伊斯坦布爾把鬱金香帶回國,引發了西歐人追逐鬱金香的熱潮。幾百年世事變遷,荷蘭成功開創了鬱金香的全球商業模式,而在土耳其,鬱金香傳統種植技術已經失傳。

  20世紀90年代,阿裏赴荷蘭採購農用機械,被農場裏一望無際的鬱金香花海所吸引,便萌發了種植鬱金香的念頭。當時在土耳其,鬱金香的商業種植幾乎絕跡。

  “為了掌握鬱金香種植技術,我從1992年起多次考察荷蘭農場,甚至因被懷疑竊取商業秘密,還和對方發生了爭吵,”阿裏説。

  1998年,阿裏創辦了亞洲鬱金香公司,從荷蘭買回4個品種的鬱金香球莖,在兩公頃土地上嘗試商業種植。不同於玫瑰、百合等鮮花,鬱金香産品的關鍵是“其貌不揚”的球莖,一顆品質良好的球莖可以每年春天開花,球莖的品質直接影響著商業價值。

  在全球競爭的鬱金香市場,培育新品、冷藏球莖、包裝設計乃至商業推廣,都有非常專業的學問。阿裏將復興土耳其鬱金香的重任交給長子圖爾庫克。

  “從我16歲開始,連續9年的暑假都是在荷蘭度過。在鬱金香農場和培訓班,我不僅像父親一樣學技術,更學背後的文化與商業模式,”今年35歲的圖爾庫克説。

  十年磨一劍,在耶特京家族等花商的努力下,土耳其的鬱金香種植技術日漸成熟,古老的鬱金香文化也起死回生。從2006年開始,伊斯坦布爾市政府每年4月舉辦國際鬱金香節,3000多萬株鬱金香把這座國際都會裝點成花的海洋。

  經過19年的發展,該公司的種植面積超過40公頃,品種達80個,球莖出口到十幾個國家,兩代人復興土耳其鬱金香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

  “相比荷蘭,土耳其乾燥的氣候降低了球莖中的水分,使其更適合長時間的國際運輸,”公司國際貿易主管貝漢説。

  圖爾庫克對中國的熟悉程度令人驚訝,他去過“牡丹花都”洛陽,也到過昆明的花卉交易中心。

  圖爾庫克認為,鬱金香不僅是商品,更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符號,土耳其和中國都賦予花卉美好的文化內涵。“未來,中國毫無疑問是我最渴望進入的市場,”他説,“我正在為我的兒子尋找漢語教師,我希望他將來能到中國留學,與中國做生意,把土耳其鬱金香文化推廣到中國。”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