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日媒稱南極科考中國已將日本甩在身後 新興國家奮起直追

2017年02月22日 08:58:51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延伸閱讀中國開啟第33次南極科考:為中國第五座科考站選址

  中新網哈爾濱10月14日電 (記者 史軼夫)14日,黑龍江省測繪地理資訊局對外發佈,受中國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指派,經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批准,黑龍江測繪地理資訊局將派出5人執行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測繪任務。

  中國現有南極科考站四個,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兩個常年科學考察站和崑崙站、泰山站兩個度夏科學考察站。其中崑崙站由於選址在南極內陸的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設計壽命只有10年。同樣,泰山站的設計使用壽命也只有15年。

  黑龍江省測繪地理資訊局是中國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直屬局之一,已先後派出39人次執行了13次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科考區域涵蓋了中國在南極的所有科考站和預選科考站點,科考期間科考隊員完成大量的基礎測繪和極地測繪科學研究工作。

  此次黑龍江局執行的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科考區域涵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中國第五座科考站選址(羅斯海)、固定翼飛機中山站冰蓋機場選址等所有科考站和預選科考站點。

  在此次科考中,黑龍江局科考隊員將完成長城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準站運作及維護、中山站冰蓋機場基礎測繪工程、中山站站區周邊傾斜攝影測量、南極內陸崑崙站測繪考察、羅斯海新站選址測繪等大量基礎測繪和極地測繪科學研究工作。

  根據科考計劃,黑龍江局科考隊員將分別乘坐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和國際航班前往南極。其中,“雪龍”號將於11月2日由上海出發,2017年4月返回上海。(完)

  延伸閱讀中國將組建南極航空隊 外媒稱目前是純粹科學活動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道外媒稱,《中國日報》援引中國國家海洋局的話説,中國將於2016年組建該國首支南極航空隊。航空隊將用於支援中國正在南極進行的科學考察活動。《中國日報》説,中國目前在南極有277名科考隊員,在4個考察站從事科考工作。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月17日報道,國家海洋局沒有透露有關南極航空隊的細節,只説其目的是支援中國南極科考活動。飛機將部分用於空中觀測及其他科考任務。

  報道稱,中國去年剛剛使用一架固定翼飛機(而不是直升機)完成了首次極地飛行。不過那次飛行是由一架美國製造的“巴斯勒”BT-67飛機完成的,而且飛機實際上由一家加拿大公司運營。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對《中國日報》記者説,中國正在為自己的南極航空隊訓練飛行員和地勤人員。

  報道稱,空中支援是南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為南極科學探險提供補給,也包括完成科考任務。例如,27年來,美國在南極的科考活動一直由紐約空軍國民警衛隊第109空運聯隊提供空中支援。去年,第109空運聯隊共向南極麥克默多站派遣了575名航空兵和7架LC-130運輸機(安裝了滑雪板式起落架的改版C-130“大力神”運輸機)。據第109空運聯隊的南極行動負責人布萊爾赫德里克中校説,除了提供補給之外,這些LC-130運輸機還使用IcePod完成了科考任務——IcePod是“一種整合式冰成像系統,能夠對冰面和冰床進行詳細測量”。

  報道稱,中國新組建的南極航空隊只是中國擴大在南極存在的最新跡象。去年,中國宣佈它準備在南極洲建立第5個考察站;科考隊員目前正在繪製羅斯海維多利亞地盆地的新站址地圖。

  除了“雪龍”號破冰船之外,中國還在建造第二艘極地科考船。可能於今年入列的新科考船將是中國第一艘國産破冰船;“雪龍”船是在烏克蘭建造的。

  報道稱,中國是《南極條約》的簽署國,而該條約禁止在南極洲進行軍事活動和資源開發。但有人擔心,考慮到禁止在南極進行採礦活動的《南極條約》將於2048年接受重新審議,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正在南極洲爭奪地盤。南極被認為擁有大量石油和礦産儲備,而且據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中國極地活動專家安妮-瑪麗佈雷迪説,北京已經向“國內受眾明確表示”,這些自然資源是它在該地區的主要興趣所在。不過在短期內,中國的活動——包括新航空隊的活動——仍將是純粹的科學活動。(編譯/王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