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選舉結果的深層原因是美國社會的分裂
潘建光在採訪中強調,反對過激的“政治正確”並非意味著走向另一個極端,更不是説大多數美國人認可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這是對民意的一種誤讀。“堅持平和公正的政治正確依舊是美國多元化社會存在的基礎。”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民主黨輸在了政治正確”的説法不完全準確。中國社科院美國外交所室主任袁徵表示,特朗普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共和黨人。這次大選折射出的實際上是大眾與精英所代表的美國傳統主流價值觀的分歧。袁徵進一步分析説,這種分裂主要存在於內政方面,但外交領域也有所體現。比如美國精英階層認為,美國需要承擔很多國際義務,“這既是政治正確也是利益所在,但不少普通人會質疑,我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承擔盟友的防務?我們從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好像也沒得到什麼?”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12日刊文稱,在地緣政治前線,特朗普暗示將重新評估美國與日韓的軍事同盟關係。他提出“美國優先”的理念,主張美國盟友在安全合作中貢獻更多資源,比如要求北約及韓國、日本等負擔起“他們應付的費用”。有分析稱,特朗普提出的實際上是一種“孤立主義”理念,謹慎對外干涉,專注美國國內安全,與民眾對近年來美國連續海外用兵、國內恐怖事件頻發産生不滿相呼應。
袁徵認為,並不是説“政治正確”不對,普通人的觀點也有局限性,“但精英階層沒有對中下層民眾的利益訴求和關切予以充分重視是造成此次特朗普上位的重要原因,他聰明地把握住中下層選民的期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造成這個選舉結果的深層原因是美國社會深刻的裂痕,不僅是民眾和精英之間的,還有“左派和右派、種族之間的分裂”。他表示,全球化進程的成本分擔不公、利益分配不均,再加上常年壓抑累積的種族矛盾,最終使這次大選成為一次“民眾的造反”。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