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參與解剖美國飛行員的教授先前回憶,美軍戰俘看見穿著白大褂的教授,以為是給他們療傷的醫生,一名美國飛行員還對護士説了謝謝。他們放下戒心沒有掙扎,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被活活解剖。
二戰結束後,盟軍在東京、橫濱、馬尼拉等地設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1948年3月11日,30名日本人因涉嫌活體解剖、非法切除人體內臟、食用美軍戰俘內臟等罪名在橫濱一家法庭受審。30人中,23人最終被定罪,其中5人被判死刑、4人終身監禁、14人被判較輕刑罰。東野本人未被起訴,但受到調查並被迫成為證人。
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歷縈繞東野心頭多年。垂垂老矣,東野堅持講述當年的慘劇。“弄清歷史真相並深入思考,能獲得有助於未來的教訓”,這一信念支撐著東野。
多年來,九州大學對活體解剖事件諱莫如深,不在公開場合觸碰這一話題。日本國內不少人對此表示反感,堅持認為應該正視歷史。東野説:“校方視其為禁忌,不願觸及。回避且不反省,這比過錯本身更為惡劣。”
對批評者對他的抨擊,東野表示絕不會妥協。“站在為人治病立場上的醫生卻通過手術殺害健康的人,戰爭無法成為實現和平的手段,留下的唯有慘劇與愚蠢。”
“會堅持講述這些經歷,”東野説。(陳立希)(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