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日本"活體解剖戰俘"最後的證人講述歷史揭秘戰爭悲劇

2016年11月02日 08:39:3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東野利夫現年90歲,居住于福岡市。他回憶:“內科樓的屋頂架著高射炮,(原日本陸軍)西部軍在院內大搖大擺地走動。為預防輸血用的血液不夠,還在推進使用博多灣海水作為‘代用血液’進行輸液的研究。”

  日本共同社10月31日援引東野的話報道,為迎接“本土決戰”,九州大學當時與軍方一同推進了實驗手術。

  手術對像是被擊落的美軍B-29型轟炸機機組人員。1945年5月至6月共實施4次手術,東野參與其中的兩次,負責舉高裝有輸液海水的容器。

  東野親眼目睹,日方人員為積累技術經驗而切除戰俘肺葉,在術後清掃了滿是血跡的地板。

  當年,一架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福岡上空被擊落,多名美國飛行員被俘。當時共有多少名美國飛行員被日方俘獲成為歷史謎團,但能夠確認其中8人遭九州大學醫學部教授活體解剖。

  在所謂醫學實驗中,多名教授向這些美國飛行員體內注射稀釋海水、切除他們的肺葉以及其他臟器,以觀察他們能存活多長時間,同時向學生講解“注意事項”和“要點”。最終,8名美國飛行員全部死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