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埃及兩大陣營空前對峙 或導致新一輪社會動蕩

2012年11月27日 13:4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埃及國家電視臺網站11月26日下午的消息説,開羅和各省的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範圍不斷擴大,受傷人數也在攀升。開羅市中心的衝突已經蔓延到西蒙玻利瓦爾廣場,而廣場不遠處就是美國駐埃及大使館。

  穆爾西將會見司法界代表

  26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埃及首都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發現通往廣場的所有道路都被封鎖,靜坐示威的人們依然“鬥志昂揚”;距此不遠的阿因宮大街上則是一派“戰鬥”景象:以警察和安全部隊為一方,以青年為主要群體的民眾為另一方,雙方石塊、燃燒瓶和催淚彈你來我往。很快記者就淚眼模糊,嗓子發幹,咳嗽不止。

  當天晚些時候,埃及總統穆爾西將與司法界代表會見,討論眼下“爆炸的局勢”,商談如何擺脫危機。埃及司法部長艾哈邁德馬基暗示,雙方存在著妥協的可能性。不過,當地媒體對此並不看好,尤其是穆爾西總統府25日發佈聲明,強調穆爾西出臺一系列總統令,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意願”。不少媒體評論説,這一説法“太過牽強”。

  埃及26日出版的《晨報》頭版頭條通欄套紅大標題寫著《秋天的憤怒》。文章説,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深秋時節,埃及人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將會為遏制新的專權而戰,為實現真正的民主而奔走呼號。與此同時,“街頭戰爭已經開始”、“百萬人大遊行對峙”、“埃及走向深淵”等字樣,充斥著26日出版的埃及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

  真正的“大戲”從27日開始

  “中東線上”新聞網站報道説,截至26日,埃及發生的一切只是“序曲”,真正的“大戲”將從27日開始,屆時將有兩場浩浩蕩蕩的“百萬人大遊行”在開羅市中心對峙,一場由穆斯林兄弟會組織,聲援和支援穆爾西;另一場由幾十個世俗和自由黨派策劃,反對穆爾西。“雙方涇渭分明、針尖對麥芒的對壘將撕裂埃及社會和政治,使這個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在痛苦中呻吟,並由此可能産生分裂,陷入混亂甚至是內戰”。對此,埃及《金字塔報》26日也引用埃及內政部長的話説,各政治派別的分歧甚至有將埃及拖入內戰的可能,而如果埃及陷入內戰,“沒有任何人能夠使它停下來”。

  據“阿拉伯電視臺”報道,阿盟前秘書長穆薩、國際原子能機構前總幹事巴拉迪以及30多個黨派的領導人,25日宣佈成立“全國拯救陣線”,意在“把國家從正在走向深淵的危險中拯救出來”。巴拉迪強調説,在穆爾西放棄“旨在攫取更大權力的總統令”之前,各黨派不會與他進行談判。

  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26日報道説,穆爾西其實只是“前臺代表”,他的背後是龐大的穆斯林兄弟會。25日,穆斯林兄弟會總指導師(最高領導人)穆罕默德巴迪亞發話,力挺穆爾西,強調一系列總統令是“正確的”。埃及《消息報》26日也撰文指出,現在的焦點,是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代表的伊斯蘭勢力與自由和世俗黨派勢力之間的博弈,其結果將決定埃及將來到底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所以兩派都不會輕易做出讓步。

  埃及經濟在這一輪動蕩中遭受沉重打擊,26日埃及股市損失90億埃鎊(1美元約折合6.8埃鎊)。“中東經濟網”評論説,埃及初現恢復苗頭的旅遊業又遭霜打,外資抽逃,遊客止步,經濟頹勢將進一步加劇。

  點評

  殷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目前發生在埃及的政治動蕩是圍繞穆爾西的“憲法聲明”而形成的兩大政治陣營空前規模的對壘,實際上是埃及政治變革後出現的一次“憲法危機”。

  穆爾西決意解除總檢察長馬哈茂德的職務,原因是馬哈茂德被認為袒護前政府高官。在其介入下,開羅刑事法庭于10月10日作出判決:宣佈2011年涉嫌襲擊示威民眾的24名前政權高官無罪。

  這一判決引起穆兄會等宗教勢力和激進青年勢力強烈不滿,穆爾西在強大壓力下宣佈解除總檢察長職務。而解除令同樣遇到激烈抵制,被迫收回,雙方陷入僵持。11月22日穆爾西發表“憲法聲明”,再次宣佈解除馬哈茂德職務,並任命了新的總檢察長。

  穆爾西的舉動導致埃及社會分裂成兩大陣營,雙方爭執的焦點是,總統是否有權解除總檢察長職務,並任命新的檢察長。

  根據1971年9月經全民公決生效並沿用至今的埃及“永久憲法”,埃及當代憲政進程的啟動者薩達特于1972年頒布第四十六號總統令,決定總檢察長人選由總統提名,議會批准。

  問題是,埃及2011年12月選舉産生的議會已被解散,新議會選舉尚未舉行,穆爾西的提名無從得到批准。這一時刻執意變更總檢察長人選,無異於讓司法機構從屬於行政領導人,必然引起激烈抵制。

  穆爾西正面臨著任職以來最大的考驗。如果處置不當,埃及新一輪社會動蕩很可能産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