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專家析美國應對颶風措施 吁中國沿海建防災戰略

2012年11月02日 10:23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觀點

  “此次美國東部大範圍被淹,部分是因為‘風暴潮’導致海水水位上漲,漫過防禦設施,灌到城市造成的。廣州位於珠三角的倒喇叭口位置上,海拔也比較低,需要特別防範‘風暴潮’造成的影響。”——白毅平 (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預報室主任)

  “城市發展與自然災害的矛盾是一個必然的問題。隨著城市越攤越大,人口越來越密集,自然災害造成的威脅就會越大。對於人財物集中的沿海地帶,防災減災應成為發展戰略。”——高建國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副秘書長)

  新聞背景

  超級風暴“桑迪”襲擊美國東部,造成嚴重傷害。此次災害雖然發生在美國,但極端天氣、特大自然災害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特別在城市化迅速發展,大城市人口密集的情況下,災害帶來的損失將加倍擴大。

  檢視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面對的災害風險並不比美國小——而在經濟與發展組織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2070年最容易受沿海洪災影響的城市中,廣州排在第4位,上海排在第6位。

  我們可以從此次美國“桑迪”颶風抗災應對中得到什麼經驗教訓?如何正確認識城市發展與自然災害的關係?沿海城市如何防範自然災害?

  就這些問題,本報請來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副秘書長高建國與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預報室主任白毅平為我們解讀。

  Q&A

  教訓

  廣州日報:美國應對“桑迪”颶風的措施是否得當,有何特點和教訓?

  水泥抗災“越抗越災”

  高建國:作為發達國家,美國在災害防禦與應對方面一直做得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美國有關部門對此次災害的評估不是很足夠,此外出現潰堤的情況,也説明堤壩管理上有疏忽的地方。我們還注意到,抗洪設施中使用的水泥越多,受災情況就越嚴重,因為水泥阻擋,洪水無法滲透到地面。

  在“桑迪”颶風之前,美國就出現了一種抗洪的新理念,提倡拆掉一些過高的大壩,通過改建防範決堤的風險。目前我們正在觀察類似措施的效果。

  白毅平:“桑迪”颶風影響範圍比較廣,破壞強度比較大。作為海洋預報工作者,我們注意到,除了颱風和降雨造成的災害,還有一個“風暴潮”的影響。首先,“風暴潮”導致海水水位上漲,漫過防禦設施,大量海水灌到城市裏;其次,這些從上游來的海水頂住了城市排澇出口,造成排澇系統失靈。因此,此次美國東部部分城市大範圍被淹,部分是“風暴潮”造成的。

  Q&A

  戰略

  廣州日報:沿海城市的災害防範有何特點?

  “沿海災害帶”需重視防災

  高建國:我比較早留意到沿海城市遭受的自然災害,我將其定義為“沿海災害帶”。沿海地區面臨的自然災害比較多,包括地震、颱風、暴雨、風暴潮、赤潮等等,而沿海地區一般是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經濟投資大,財物集中,港口、核電站等大型設施也比較多,一旦遭遇災害,損失嚴重。20年前,我做過一個中國沿海地區災害損失程度與內陸的比較,如果以經濟損失/平方公里計算的話,當時沿海地區的災害損失在5萬元到10萬元之間,內陸地區為1萬元。如今的災害損失程度更加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防災減災應當成為沿海發展的一項戰略。

  白毅平:我們對南海地區的颱風監測的結果顯示,雖然颱風次數總體有所減少,但“風暴潮”的強度卻有所增強,這是沿海人口密集城市需注意的地方。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