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韓國團體未能如期空投傳單 專家稱朝韓關係惡化

2012年10月22日 15:34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今天上午,韓國民間反朝組織“朝鮮民主化推進聯合會”,簡稱“朝民聯”計劃在臨津閣向朝鮮空投20萬張傳單。這個組織的50多人將參加活動,他們計劃用10個高12米的大型氣球向朝鮮散發傳單,同時夾上1000張一美元紙幣,並計劃在氣球發出3小時候進行自毀散播。由於韓國軍警管控,該活動未能如期發放。

  臨津閣建於1972年,為紀念朝鮮戰爭、祈願南北統一所建。它的具體位置是在靠近朝鮮半島南北軍事分界線的西邊,距離分界線只有7公里。近年來常有外國遊客光顧。但從今天上午8點開始,韓國已經禁止所有的遊客和非當地居民進入。這裡還部署著韓軍的K-9型自行火炮、155毫米牽引炮等,附近所有部隊指揮官集體待命。新華社駐韓國記者宋成鋒介紹了當地情況。

  宋成鋒:我現在剛從高速公路返回來,今天早晨首爾下起了大雨,我們的採訪車輛快到臨津閣的高速路上,被數十輛的警車和多位警察給攔住了。不僅是媒體的車輛,個別裝有氣球、氫氣罐和傳單的小卡車也被攔住警察線的外面。到現在已經過了原定時間11點半,現在來看,這個計劃應該是失敗了,主要原因還是當地警察的阻攔。在現場,民間團體跟警察對峙,民間團體的代表向在場記者們發佈了他們的立場,表示抗議。警察表示,接到上級的命令,禁止所有車輛進入臨津閣地區,包括民間團體的車輛,所以他們無法進入。

  我們知道傳單戰,一直都是韓朝兩國間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只不過這一次,朝鮮的回應更為強硬。早在19日,朝鮮人民軍就發表公告,一旦發現有任何散佈傳單的動向,人民軍將不事先警告,立即實施軍事打擊。這是朝鮮近幾個月來,對韓國最嚴厲的警告。

  朝鮮人民軍公告:只要臨津閣一帶出現小規模投放活動西部前線指揮部將不予警告,直接發起無情的軍事打擊。

  而韓國也在今天,將警戒級別上調至最高級。昨天下午,韓國軍方向附近3座靠近非軍事區的村莊總計800多名居民下達避難令,要求他們今天上午進入防空洞,以防軍事衝突。

  聯合參謀本部議長鄭承兆21日下午訪問西部戰線,檢查軍隊的警戒態勢,並做齊準備工作。韓國國防部長金寬鎮回應,韓國將會對朝鮮的任何襲擊進行反擊。

  金寬鎮:如果朝鮮真的對韓國的民間團體散發傳單進行軍事打擊,韓國軍隊將對挑釁源頭進行殲滅性打擊。

  這是一個毫無意義但極具挑釁的行為,是否將引發軍事衝突和朝鮮半島的動蕩,這是今天各方都非常關注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室研究員楊希雨對此次事件進行分析。

  楊希雨:韓國一些所謂非政府組織特別是有一個叫做朝鮮民主化推進聯合會,多年來一直在推行所謂的傳單戰,就是對朝鮮進行心理戰,蠱惑人心,顛覆朝鮮政權。這種行為顯然是一種挑釁,特別在當前南北局勢非常復、緊張對立的情況下,搞這種無疑火上澆油,所以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各方的批評,行為者本身也應該保持克制,以負責任的態度不要把這個局勢推向激化的程度。

  主持人:這一民間組織是多年來都採用傳單戰這樣的方式,過去韓國方面有沒有類似的行動,這一次有什麼不一樣?

  楊希雨:韓國的非政府組織通過朝韓的臨時軍事分界線南方一側利用順風的氣象條件,用空投氣球的形式向朝鮮發放傳單,這個是過去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迄今為止朝鮮的這種抨擊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過去韓國方面做到最具挑釁性的就是發放幾十萬的傳單,每個傳單裏面再夾上一張一美元的紙幣,這裡面的含義就不言而喻了,而且更有甚者利用耶誕節,點起宣傳性的燈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韓國非政府組織再次準備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朝鮮事先就發表了一個警告性的聲明,一下子改變了以往多年來朝韓之間形成的這個宣傳戰和反宣傳戰的攻防模式。這種情況下理想的講,雙方應該都在對抗的邊緣都停下來,這樣一個行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人們在關注朝鮮半島是否由這樣一個毫無疑義但是極具挑釁性的行為而爆發一場軍事衝突。

  主持人:雖然以前朝鮮都是口頭上的一些警告,但是這一次我們看到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行動卻再一次將朝韓兩國引入到劍拔弩張的態事當中,您覺得這個事態會怎樣發展,雖然他們這一次行動失敗了,但是對於朝韓兩國的關係是不是也會有一些影響?

  楊希雨:我們看到雙方互放狠話,都用了雙方以往沒有使用的新詞,但是這個火藥味很濃的背後與其説這是一場軍事角力,更不如説是一種戰略、政治和心理上的角逐,所以我想這裡面固然有可能爆發軍事衝突,有存在這樣一種風險。但是更嚴重的在於這樣一種心理戰、戰略上的和政治上的心理角逐,實際上大大的惡化了原本就不太好的南北關係和南北關係當中的氣氛,而這個氣氛和南北關係的狀態一旦被損壞,那麼雙方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夠得以修復,這個其實是最值得惋惜的。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