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專家:日強化釣魚島“警備”或欲與中國對抗到底

2012年09月13日 11:3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11日,日本政府罔顧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公然將非法竊取的中國神聖領土釣魚島進行買賣,在危害中日關係大局的錯誤道路上邁出了危險的一步,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就當前廣大網民關心的釣魚島局勢,本網專訪了外交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周永生教授。

  問:據日本媒體報道,野田稱將舉全國之力強化對釣魚島“警備”,這表明瞭什麼?

  周永生:他的這種表態,表明瞭他要跟中國對抗到底的決心。舉全國之力毫無疑問不僅僅包括海上保安廳的力量,還包括自衛隊,以及日本全部的政治經濟力量。

  問: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其背後有著怎樣的動機?

  周永生:日本這樣做有三個主要目的。第一,它意欲創造一個實際控制釣魚島的法理案例,通過土地買賣的形式,妄圖證明自己的有效支配,以便未來在國際法中對釣魚島主權佔有優勢地位。同時,通過這種形式,完全排斥了土地私人所有帶來的的干擾因素,轉由國家控制,等於加強了對釣魚島的控制。這是它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第二,野田政府內外交困,國內經濟搞不好,核電站的事情也搞不好,黨內處於分裂狀態,再加上在爭奪領土上對韓國和俄羅斯都居於下風,所以野田政府想在釣魚島上能夠得分和佔有優勢。

  第三,為撈取政治利益,野田政府需要有所建樹。野田實在找不到可以有建樹的地方,他寄希望於在釣魚島“國有化”問題上,能夠標新立異,作為他的政績在日本歷史上“名垂青史”。野田認為取得這樣的政治成果,即使民主黨在未來大選中遭到失敗,也有日後東山再起的基礎。

  問:目前中方已採取公佈海基線等反制措施,這些反制措施會對日方産生哪些影響?

  周永生:會對日方産生震懾作用。因為公佈海基線是一個國家海洋執法的技術和法律基礎。有了這樣一個海基線,那麼我們就可以按照海基線劃出釣魚島周邊海域12海裏的領海。如果日本艦船沒有經過中方允許進入12海裏的領海,中方完全有理由對他們進行驅逐。這個法理依據就是中國公佈的海基線。所以説這個海基線的公佈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它為中國未來在釣魚島海域執法奠定了技術和法律基礎。

  同時,海基線也是我們對釣魚島時效統治的一個重要標誌。時效統治就是長期和實際的統治。我們鞏固領海基線,進行釣魚島天氣預報、海況預報,這都是表明我們時效統治的標誌。

  問: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將來是否會進一步壯大,從而影響到日本未來的政治軍事走向?

  周永生:很有可能。日本又開始打悲情牌,反誣中國欺負它,無理壓制它。自民黨幾個候選人已經蠢蠢欲動,都主張在釣魚島問題上強硬。

  問: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微妙,它是中日之爭的贏家嗎?對於美國來説,中日關係呈現什麼樣的局面最符合它的利益?

  周永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矛盾不斷、摩擦不斷,這對美國最有利,這樣一方面日本要死心塌地地依賴它,投靠他,靠它的支援來對抗中國,這樣便牢牢地把日本抓在自己的手上。另外,中國要想解決釣魚島問題,也離不開美國。這種情況下,美國是最大的贏家。而一旦中日矛盾激化,達到不可控的狀態,美國就不是贏家。為什麼呢?如果中國真的武裝奪取釣魚島的話,美國的境地就很尷尬。如果參戰,跟中國這樣的大國對抗,它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的,特別是在它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之後,國內民眾反戰情緒很高。如果它不參戰,就會在盟國面前失去威信,其境地就會變得非常尷尬,騎虎難下。這個時候美國不是贏家,反而是輸家。所以中日關係太緊張的時候,美國就要出來滅火。

  問: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島爭,是否會給東亞地區一體化合作帶來深遠影響?

  周永生:肯定會帶來深遠的影響。領土之爭關係到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根本利益。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想讓東亞國家很好地在一起搞一體化合作是很難做到的,特別是紛爭已經受到各個國家全面關注的時候,各方都沒有退路。

  問:中日關係未來會否進入一個較長時間的嚴重摩擦期?

  周永生:對。中日關係未來在一段時期內會惡化。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上是不會退讓的,無論是民主黨還是自民黨都是這樣,摩擦會一直不斷。同時,雙方的國民感情也有惡化的趨勢。國民感情從2010年撞船的時候就惡化了,基本上沒有大的改善,特別是日方沒有大的改善。

  問:您如何看待日本媒體對釣魚島問題的報道?

  周永生:日本媒體是非常片面的。日本公眾受到日本媒體的誤導,完全不知道釣魚島歷史和法理的真相。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法理上都是無可爭辯的。(記者 劉小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