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年來高調宣稱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在東北亞和東南亞動作頻頻,攪得地區安全形勢緊張不斷,國家間對抗加劇,熱點問題持續升溫。近日,對中國建立三沙市和設立警備區,美國國務院正式發表聲明,表示了急切關心。看來美國正從背後挑唆,到試圖赤膊上陣,直接與中國叫板。
自奧巴馬當政以來,美國政府一改小布希政府時期輕視東亞、重視中東的做法,轉而加強了對亞太地區的重視。這是基於美國政府對東亞地區局勢的一個基本評估,既由於中國的迅速崛起和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順利啟動,東亞正在形成一個排斥美國的地區秩序,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通過“10+3”東亞合作機制建構,正在加強地區的內在凝聚力,而中國則將在這一地區構架中發揮主導作用,其結果,長期以來美國所主宰的亞太地區的西太平洋部分,將脫離美國的軌道,美國的“太平洋湖”將消失,美國在太平洋的領導地位將喪失。因此,為了維持美國在全世界,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美國必須進行戰略調整。為此,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2009年7月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上宣稱“重返亞洲”,奧巴馬則于當年11月明確提出自己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太平洋總統”。
此後,美國開始醞釀和制定亞太戰略。其戰略目標是確保美國在整個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建構以美國為中心的跨太平洋秩序,持續主宰太平洋。而達到此目的的關鍵一環,就是要解構已經形成氣候的東亞區域合作構架。為此,需要消除東亞地區的內在凝聚力,拆散東亞國家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的框架。其中,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則是其關鍵環節。這樣,南海問題就成為美國挑撥中國與東南亞鄰國關係的一個最有效的戰略切入點。
冷戰結束後,南海爭端曾從一個潛在的地區安全問題變為現實衝突問題。但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簽訂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消除了西方挑唆的中國威脅論的一個個重要來源。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東亞區域合作的進程中迅速凝聚起來。然而,自2009年美國“回歸”亞洲以來,美國便多次利用在東盟召開的系列官方多邊會議,如東盟地區論壇部長級會議、東盟與對話夥伴國外長會議、新加坡香格里拉亞洲安全會議等等,高調聲稱要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極力鼓動東盟作為一個整體與中國討論南海問題。同時,加強同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間的戰略合作關係。正是在美國的鼓勵下,圍繞南海問題的爭端此起彼伏,形勢驟然緊張起來,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間麻煩不斷。而南海局勢的變化,更促使一些東南亞國家向美國表示希望它加強在西太平洋的存在以平衡中國的影響。
美國對於南海的介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構築離岸平衡的戰略框架。在離岸平衡的戰略概念指導下,推動西太平洋盟國關係的多邊化,並將一些享有共同安全利益的國家如新加坡、印度等作為戰略夥伴,納入到一個宏觀戰略框架中,在美國的領導下,形成一個針對東亞大陸的海上安全協調體制。二是背後推動對抗的激勵行為。即通過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軍艦訪問、軍火轉讓等方式,加強與越南、菲律賓等聲索國的戰略關係,促使這些國家在南海採取挑釁行動,甚至敢於與中國公開軍事對峙。三是前沿軍事部署的威懾力量。在“空海一體戰”的軍事協調框架下,通過在南海部署濱海戰鬥艦,預警和反潛巡邏機的巡航,形成一種軍隊流動性部署的動態存在,並與第一和第二島鏈的戰略打擊力量進行銜接,保證對西太平洋的“近海控制”,從而以較少的軍事投入達到戰略威懾的效果。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