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是不是東盟發展的首要問題?上月在金邊舉行的東盟外長會未能發表《聯合公報》,事件引發的衝擊波仍在持續發酵。近段時間以來,有關評論、社論和分析文章不斷見諸東南亞各國報端,討論已遠遠超出南海問題,涉及東盟的團結與發展,更涉及東盟與中國的關係和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從最初有些人將矛頭對準柬埔寨,到近日開始出現從東盟和區域發展的角度全面考慮問題,討論在深入,人們對南海問題的認識也更為理性、客觀和全面。泰國《民族報》16日報道,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日前在東盟商業俱樂部論壇會議上呼籲,東盟商業領袖們應團結並致力於發揮東盟的區域優勢,擱置主權爭端引發的、將中美等大國牽涉在內的政治衝突。
菲律賓將矛頭對準柬埔寨
金邊會議後,柬埔寨受到菲律賓等少數東盟國家的指責。菲律賓副外長巴西裏奧發表文章,稱柬埔寨造成了東盟外長會未能發佈《聯合公報》。對此,柬埔寨駐菲律賓大使瑟利通刊文回應,指出是菲律賓和越南堅持要將其與中國的爭端寫入《聯合公報》,“試圖綁架”會議。他指責兩國“在東盟外長會上玩弄骯髒的政治伎倆”。
事後,菲律賓外交部連續兩次召見柬埔寨駐菲大使,要其對“骯髒政治伎倆”做出解釋,柬埔寨大使均以生病為由拒絕。目前,柬埔寨駐菲使館已向菲外交部傳達口信,稱駐菲大使將會在近期離任。分析認為,柬埔寨這樣做,是為了主動緩解兩國關係的緊張。
南海問題不能定義中國與東盟關係
隨著討論的深入,從東盟與區域發展角度來全面看待與中國關係的觀點在增多。
東盟秘書長素林不久前在雅加達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及東盟與中國就南海問題進行的磋商,但他首先強調的是,中國和東盟應優先發展貿易,經貿問題佔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建設東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因為它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東盟與中國的合作和交流機制遠比與其他對話夥伴國多,包括貿易和投資、環境、衛生、教育、科技、人員的交流、文化等方面。
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14日的報道稱,新加坡外長尚穆根表示,中國和一些東盟國家在南海的領土爭端不能夠定義中國與東盟的全部關係。尚穆根強調,加強中國同東盟的合作,尤其是雙邊貿易上的合作,符合中國和東盟的利益。他説,南海領土爭端並非中國和東盟關係的全部,它僅僅是雙方互動關係中的一部分。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東盟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無論對東盟還是對中國而言,維持和加強合作將會帶來互利共贏,符合雙方的利益。
尚穆根強調,將金邊會議的結果歸咎於任何一方的做法都失于簡單化。“沒有達成共識是因為東盟成員國之間立場存在距離和分歧”,尚穆根説,“金邊會議缺乏協調是一大挫折,但這並不會妨礙東盟2015年達成區域一體化的目標”。
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標準今日報》8月14日發表文章説,總統阿基諾的做法並非正確的外交策略,令菲律賓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三:一、中國是亞洲經濟增長的動力;二、中國是菲律賓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三、中國是菲律賓的第四大旅客來源。2010年,中國對菲律賓的直接投資接近15億美元,又提供了18億美元的軟貸款。繼日本、亞洲開發銀行及世界銀行後,中國是菲律賓第四大發展援助提供者。一度是菲駐華大使熱門人選的魯馬納還建議菲制定全新應對策略,先擱置長期僵持不下的主權問題,與中國共同努力建立互信、積極推動有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菲律賓應小心觀察局勢,採取溫和、低調和有耐性的外交政策。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對本報記者説,對東盟而言,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一方面公開重申東盟的團結與互信,另一方面通過內部的協商和談判機制,勸説南海利益相關方達成一個務實的協議,同中國尋求積極的妥協。事實上,東盟國家通過實事求是的談判,同中國進行共同開發的例子並不是沒有。如果相關國家不在主權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實現共贏並非沒有可能。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