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一名“佔領芝加哥”活動的抗議者在“要食物不要炸彈”的橫幅前發表反戰演講。當日,近千名抗議者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競選總部大樓外進行示威活動,要求奧巴馬政府和北約立即停止戰爭。新華社記者 張保平攝
北約成員國領袖“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之後,北約芝加哥峰會于5月21日落下幃幕。在2014年結束阿富汗戰爭,積極展開“巧防務”建設,加強美國與北約夥伴國之間的夥伴關係,是此次峰會的三大成果。
2014年結束阿富汗戰爭
阿富汗議題是此次北約峰會的首要議題,峰會專門為此召開了特別會議。除北約28個成員國之外,另有20多個參加北約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非北約成員國也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也包括巴基斯坦、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阿富汗近鄰。
特別會議通過了《芝加哥峰會阿富汗宣言》。北約在《宣言》中對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宣佈啟動第三階段防務移交表示歡迎。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講話中指出,這一階段移交完成後,阿富汗75%的人口將生活在由阿富汗安全部隊主導安全職責的區域。
根據《宣言》,第五階段也是最後階段的防務移交,將從2013年年中開始,到2014年年底前,阿富汗安全部隊將負責阿全境的安全職責,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將由主要執行作戰任務逐漸轉為提供訓練、建議和幫助等輔助角色。隨著阿富汗經濟與政府收入的增長,最遲到2024年,阿安全部隊的預算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儘管北約計劃在2014年年底完成全部戰鬥部隊的撤軍,但部分“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已經宣佈將提前撤軍。法國新任總統奧朗德在峰會上向阿總統卡爾扎伊表示,法國將兌現“今年年底前撤軍”的承諾。澳大利亞也定於2013年年底前完成撤軍工作。
本月初,奧巴馬與阿總統卡爾扎伊正式簽署《美阿戰略夥伴關係協議》。這份有效期截至2024年的協議確定,阿富汗成為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國”。美國將在2014年後至2024年前在社會經濟、國防安全、制度建設等方面為阿富汗提供長期幫助。該協議為美國在2014年撤軍期限之後,繼續在阿駐紮部隊提供了合法依據。
“巧防務”分攤美國負擔
此次北約峰會的另一項成果,是北約“巧防務”的建設。由於美國經濟不振,歐洲盟友也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難以自拔,如何在整體預算吃緊,尤其是國防預算裁減的情況下保持北約的軍事能力,成為北約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而北約提出的“巧防務”概念,則是應對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根據峰會發佈的《北約峰會防衛能力宣言》,“巧防務”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及防務資源分享,避免重復建設。
實際上,“巧防務”概念從長遠講為美國減輕了很多負擔。美國目前負擔著北約超過75%的軍事開支,近年來,歐洲國家的防務支出大幅下降,建設共同防禦體系的負擔更多地落到了美國頭上。通過“巧防務”,美國一方面加強了北約的防務合作和資源共用,另一方面也強調了責任的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