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八國集團峰會將於18日和19日在美國馬利蘭州戴維營舉行。表面上看,此次峰會將涉及歐債危機、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全球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等,可謂議題廣泛,但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缺席,加上各界對峰會有效性的廣泛質疑,一個“縮水”的八國峰會最終將難有大作為。
普京的缺席給八國峰會的命運敲響了警鐘。曾幾何時,七國集團和後來的八國集團曾叱吒國際風雲數十年。而今,全球格局發生滄桑巨變,新興力量迅速崛起,新的平臺不斷出現,八國集團昔日的光彩日益暗淡。
八國峰會重要性的“縮水”還體現在峰會會址隨意選擇上。八國集團鼎盛時期,東道主對會址的選擇慎之又慎。由於峰會是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會址選擇有的為了顯示東道國的文化,有的則有政治考量,還要考慮應對大規模反全球化示威的安保問題。而如今的八國峰會,由於風光不再,連反全球化人士也提不起興致。於是,美國人原先確定和北約峰會一起在芝加哥舉行,但後來白宮宣佈把兩個峰會切割,將八國峰會放在華盛頓附近的戴維營舉行。
對此,白宮的解釋是,放在封閉的戴維營舉行峰會“旨在恢復其基本功能”,即讓領導人遠離外界干擾,在較私密環境下進行緊密互動,以達成實質成果。白宮也以此為理由拒絕了大多數媒體的採訪要求,僅允許少數參與國媒體進入戴維營。然而,白宮的這種説法顯得牽強,因為美方對預計會取得具體成果的北約峰會卻異常高調。
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因素決定此次戴維營峰會更可能淪為“清談會”,各方的期望值大減。
由於俄最高領導人缺席,峰會難以在伊朗、敘利亞等俄羅斯發揮重要作用的問題上取得進展。俄羅斯總統助理德沃爾科維奇已明確表示,俄反對將涉及伊朗和敘利亞問題的不當內容納入峰會宣言之中。這實際已關閉了此次峰會在伊敘問題上取得進展的大門。
此外由於歐美之間、法德之間在應對歐債危機措施上分歧多多,此次峰會在經濟議題上想取得進展也很難。剛剛上任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執意要“促增長”,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偏愛“緊縮”,美國總統奧巴馬似乎傾向前者。因此,期待在戴維營讓歐洲人在促增長和維持財政紀律之間做出抉擇似乎並不現實。更何況,正如一位美國專家所説:“歐債危機只能在歐洲解決。”
世界格局處在大調整時期,沒有新興國家的參與,八國集團已難以應對全球重大經濟和政治挑戰。八國峰會面臨的尷尬局面表明,它在解決全球重大問題上越發力不從心。(記者 冉維 蔣旭峰 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