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總統巴希爾。新華社發
近日,蘇丹總統巴希爾向南蘇丹宣戰,兩國關係驟然緊張。雖然南蘇丹軍隊20日宣佈從哈季利季油田“有秩序撤出”,讓緊張局勢得到暫時緩和。然而,在“戰爭”的十字路口上徘徊多日後,兩國卻很難走上談判軌道。
“人為地在國與國之間劃一條界線,並不會解決兩國的矛盾。”這是本期“南方時事圓桌”的三位嘉賓對此問題給出的一致看法。作為去年剛剛分家的“兄弟”,兩國頻繁衝突的根源在哪?這些爭端是否會長期化?中國在兩國爭端中將如何發揮作用?本期南方時事圓桌將就此進行探討。
本期嘉賓:
姜恒昆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員
余國慶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郝明瑋 海山國際集團董事、清華大學中俄文化與交流中心顧問
會不會全面開戰
觀點PK
南方日報:兩國的衝突和爭議是否已成常態化?會不會像外界擔憂的那樣走向全面戰爭?
郝明瑋: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是人為劃的,而地下的石油卻會跨越兩個國家。基於資源存在的戰爭一定是長期持續的。即使蘇丹總統打到南蘇丹,“解放”了南蘇丹人民,解放之後還會存在遊擊隊,戰爭不斷,只是規模會變小。
姜恒昆:兩個國家只要在石油收入上還有爭端,就會出現利益分配問題。雙方為此都仍會保持強硬態度,但未來爆發全面戰爭可能性比較小。
余國慶:國家分離後,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未來需要注意的是,人為地把一個國家分成兩半,邊境上一些問題就可能會暴露出來,一些邊境地區人員稀少,地圖上劃完後實際落實到地面上就比較複雜,河流的走向甚至山的走向都會容易引起衝突。邊境的劃分、水資源劃分、雙方的邊民遷移等問題都會凸顯出來。雙方在建立正常的新型國家關係過程中,衝突會不時爆發,但會不會演變為戰爭,還很難説。
石油是經濟命脈利益分配有爭議引衝突
南方日報:南北蘇丹此次衝突是因“哈季利季油田”而起,能不能説石油是導火索?
姜恒昆:産油區75%都在南方,而管道和煉油廠包括出海港口都在北方。在石油管道運輸費上,雙方不能達成一致,導致南方石油停産好長時間。這是最直接的問題。現在蘇丹向南蘇丹宣戰,這和石油有直接關係。
南方日報:從經濟結構上來講,石油對兩國的重要性有哪些?
姜恒昆:石油利益非常重要,特別是對南方,在沒有徹底分離前,南方收入98%來自石油。而由於南北蘇丹分家,蘇丹失去了75%的石油。目前,北方對石油運輸要價高,是想通過石油管道使用費把這塊補起來。
南蘇丹實力弱撤軍為避免大規模戰爭
南方日報:南蘇丹于20日從哈季利季油田撤走了軍隊。這表明南蘇丹在該問題上趨於妥協了嗎?
余國慶:南蘇丹從蘇丹分離後,雖然領土劃分實現獨立,但是沒有真正把石油的利益控制住。南蘇丹此前聲稱要談判,並實現了撤軍,説明它並不想跟蘇丹陷於戰爭,它更多在向國際社會表明,這場衝突是要求石油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而不是戰爭的問題。
姜恒昆:從實力上講,南方比不上北方,而且國家剛建立,一窮二白,基礎設施基本為零,這種狀況下,肯定不願意打仗。不過我認為南蘇丹最終不會妥協,但是會避免大規模武力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