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美國稱中國航空領域進步部分歸功於間諜活動

時間:2012-04-20 10:00  來源:人民日報

  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4月18日發佈一份報告,呼籲美國國會放鬆對衛星和相關設備的出口管制。報告還對中國空間技術發展狀況進行了過度解讀和有意歪曲,建議將中國等一些國家排除在放鬆出口管制的名單之外。

  這份報告説,大部分通信與低性能遙感衛星及相關部件可從國務院管轄的美國軍品管制清單中剔除,登上商務部管轄的貿易管制清單。目前,美國對兼具民用和軍用性質的商品出口有兩套管制清單,分別是商務部的“美國貿易管制清單”與國務院的“美國軍品管制清單”。美國國會在1999年度國防預算授權法案中將衛星及相關産品列入“軍品管制清單”,並禁止將其作為軍民兩用品處理,美國總統也失去了按國家安全要求調整對其出口管制的許可權。此次報告呼籲國會將確定衛星及相關産品出口管制管轄狀態的權力還給總統,並給予國防部對單個出口案實施監管的權力。

  美國國防部代理副部長吉姆米勒認為,該報告將幫助美國加強與出口夥伴的合作,增加美國出口,確保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行業競爭力。他説,報告顯示,美國既可以放鬆對衛星及相關部件技術出口管制,也可保留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系統及技術的嚴格管制。

  與此同時,該報告顯示,美國衛星産品出口政策對不同國家區別對待。一些美國的盟國可直接與其進行貿易,而另一些國家則需要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報告建議,仍然禁止美國的衛星由中國的火箭發射,並保持或收緊對中國和伊朗、朝鮮及敘利亞等其他國家的衛星和零部件出口管制。

  這份報告的附錄4以《中國空間發展的策略、能力、方法和獲取技術的手段》為標題,分析了中國空間技術的發展現狀。報告稱,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正在加強空間技術方面的投入和建設。報告分析了中國空間技術在軍事方面的應用,指出“提高空間作戰能力是中國民族自豪感的來源,也是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新機遇,但可能與美國的國家安全目標背道而馳。”

  報告稱,中國不斷獲取美國軍事及軍民兩用技術,這使美國在一些對武器研發和通信系統極其重要的領域內的優勢減小。報告誣衊中國在航空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部分歸功於成功的間諜活動”,“經濟間諜、電腦網路開發以及有目標的情報活動,使中國有能力獲得有助於實現本土軍事現代化的技術”。

  有分析認為,美國有意放鬆對衛星和相關設備的出口管制,不排除拉其他國家入夥的意圖,共同遏制中國空間技術,尤其是空間軍事技術發展。

  點評

  肖鐵峰(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表面上看,美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兼顧了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放鬆管制,能夠將數十萬種部件從“軍品管制清單”上剔除,有助於美企更好地開展全球競爭,有助於奧巴馬政府實現“出口倍增計劃”。維持對華出口管制,則會限制高技術産品流向中國,保持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優勢,更好地服務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總體戰略。

  客觀地看,這一報告即便獲批,也不能幫助美國達成上述“如意算盤”。原因有二:第一,美國在維持對華出口管制的情況下,不可能通過放鬆對其他國家的管制,實現高科技産品出口的大幅增加,也不能借機提升美國産業界的全球競爭力。第二,中國科技的發展主要依靠中國人自身的努力。引進外來科技,雖然有助於提升中國科技的現代化水準,但並不是決定性因素。美國不可能通過維持對華出口管制,達到遏制中國科技進步和國家發展的目的。

  從根本上看,美國只有放寬對華出口管制,才能達到邏輯和言行上的自洽性。一是只有這樣才能大幅增加美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對華貿易額。目前,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較大的主因,並非所謂的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而是美國不願對華出口衛星技術等高科技産品。二是只有這樣美國高官的言行才能前後一致。近年來,美國總統等政府高官多次表示要放鬆對華出口管制,但迄今未能兌現。這不禁令人懷疑美國官員的言論誠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